1+X制度下“证”与“课”的可融性探究— —以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证书与高职英语开展课证融通为例
材阅读语篇中的“如何快速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气球”团建活动,在课堂中为学生组织了这个活动:经过2轮挑战,学生很快学会“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交际语篇产出质量。
四是创新考评方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完善”,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明确且实用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指导和完善。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是培养能力、评价学习成果的最优解。在学生掌握VETS证书对语篇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角色扮演可通过再现工作情境(岗位分工、工作任务)把学生带入职场,在“做中学、做中练”,通过语言、思维和行为推进任务,最终内化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形成职业能力和素养。笔者在VETS初级培训中,依专业和兴趣要求学生分别向2家公司投递简历,通过面试、竞聘组建公司和部门,并在整个培训中,依教材任务涉及的部门和角色开展公司运营和业务推进,如跨部门协作、公司间业务往来、产品销售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以VETS教材为主体,对照新课标查漏补缺,证与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融通后,学生修完课程可直接参加考试——这样的融通思路完全实现了1+X证书制度关于课证融通的要求。
(二)挖掘职业元素,依工作过程系统化[9]开发教学单元
新课标颁布后,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纷纷采用含有职业内容的教材,因此,从这些教材中挖掘职业元素,对照VETS证书标准,依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发课程是课证融通的另一种思路。
比如,笔者所在院校高职英语曾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职国际英语进阶综合教程》1&2和《高职国际英语进阶视听说教程》1&2。《综合教程》包含个人生活和职业两大主题,《视听说教程》由澳大利亚电力公司和英国路易斯工程公司开展业务的16个视频构成。从职业元素的易取性和连续性出发,笔者从视听说教材中选取4个视频,对应V ETS标准中“客户服务”下的“参访接待”工作任务,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展课证融通设计。
以视频1为例,视频内容是澳大利亚电力公司两名经理访问英国路易斯公司高管,路易斯公司前台人员进行接待,视频时长1分钟,分配2学时。原教材按语言重点、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4个环节给出15个练习题,题型包括看图推测、祈使句转写、对话听写、编写对话等。不难看出这些练习属于常规的听说技能和词汇句型训练。课堂教学中如按部就班做练习,每题可分配6分钟时间,显然时间紧张,容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达不到语言和技能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设计课堂活动,合理分配时间并突出重点。设计中需要解决教学目标从语言导向转向职业导向的问题,同时包含对语言知识和语用策略的讲解与练习,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针对以上难点,笔者首先设定职业技能目标,并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和行为来进一步挖掘知识、素养和思政目标,这一步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重构(不再是视听训练)。通过挖掘前台工作人员接待访客的工作事项和工作步骤(询问姓名和来访事由-登记访客信息-发放访客牌-进行内部接洽-引导访客到大厅休息区等候接待),采用任务化方式设计课堂活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不再是15个视听题),如表6所示。
这种融通思路中,任务化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每一个任务聚焦一个教学目标,任务指向明确具体且指导性强。学习成果采用角色扮演来评价,通过“小组表演”再现工作情境,学生在“观察-总结-思辨-模仿-实践-评价-修正-再实践”中实现了对语言和职业的自主探究、自主架构和自主
四是创新考评方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完善”,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明确且实用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指导和完善。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是培养能力、评价学习成果的最优解。在学生掌握VETS证书对语篇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角色扮演可通过再现工作情境(岗位分工、工作任务)把学生带入职场,在“做中学、做中练”,通过语言、思维和行为推进任务,最终内化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形成职业能力和素养。笔者在VETS初级培训中,依专业和兴趣要求学生分别向2家公司投递简历,通过面试、竞聘组建公司和部门,并在整个培训中,依教材任务涉及的部门和角色开展公司运营和业务推进,如跨部门协作、公司间业务往来、产品销售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以VETS教材为主体,对照新课标查漏补缺,证与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融通后,学生修完课程可直接参加考试——这样的融通思路完全实现了1+X证书制度关于课证融通的要求。
(二)挖掘职业元素,依工作过程系统化[9]开发教学单元
新课标颁布后,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纷纷采用含有职业内容的教材,因此,从这些教材中挖掘职业元素,对照VETS证书标准,依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发课程是课证融通的另一种思路。
比如,笔者所在院校高职英语曾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职国际英语进阶综合教程》1&2和《高职国际英语进阶视听说教程》1&2。《综合教程》包含个人生活和职业两大主题,《视听说教程》由澳大利亚电力公司和英国路易斯工程公司开展业务的16个视频构成。从职业元素的易取性和连续性出发,笔者从视听说教材中选取4个视频,对应V ETS标准中“客户服务”下的“参访接待”工作任务,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开展课证融通设计。
以视频1为例,视频内容是澳大利亚电力公司两名经理访问英国路易斯公司高管,路易斯公司前台人员进行接待,视频时长1分钟,分配2学时。原教材按语言重点、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4个环节给出15个练习题,题型包括看图推测、祈使句转写、对话听写、编写对话等。不难看出这些练习属于常规的听说技能和词汇句型训练。课堂教学中如按部就班做练习,每题可分配6分钟时间,显然时间紧张,容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达不到语言和技能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设计课堂活动,合理分配时间并突出重点。设计中需要解决教学目标从语言导向转向职业导向的问题,同时包含对语言知识和语用策略的讲解与练习,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针对以上难点,笔者首先设定职业技能目标,并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和行为来进一步挖掘知识、素养和思政目标,这一步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重构(不再是视听训练)。通过挖掘前台工作人员接待访客的工作事项和工作步骤(询问姓名和来访事由-登记访客信息-发放访客牌-进行内部接洽-引导访客到大厅休息区等候接待),采用任务化方式设计课堂活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不再是15个视听题),如表6所示。
这种融通思路中,任务化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每一个任务聚焦一个教学目标,任务指向明确具体且指导性强。学习成果采用角色扮演来评价,通过“小组表演”再现工作情境,学生在“观察-总结-思辨-模仿-实践-评价-修正-再实践”中实现了对语言和职业的自主探究、自主架构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