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0版
AI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技术运用 与改革创新研究
型人才,既要具备丰厚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更要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水准、规则观念、契约意识。要培养符合时代所需之人才(思政素养+英语能力+数字素养),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摒弃“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传统观念,树立“大思政”的新教育理念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推动[ 2]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重塑,实现知识传授与灵魂塑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机统一。为此,教师要发挥AI技术的深度搜索、文本分析功能,深挖细掘英语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借力AI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为学生推送富含“课程思政”内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等)的学习资源。使“课程思政”在精神熏陶与潜移默化中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语言知识的专业教学。
  (二)借助AI实现教学活动在目标、内容、实践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
  要实现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不仅要树立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重塑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教学还应当借力AI实现目标、内容、实践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首先,教学目标应将信仰塑造和能力培养置于知识传授之上,即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课程思政”新教育理念,塑造学生的正确“三观” 。其次,教[ 1]学内容应使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3《 A Good Heartto Lean On》中,教师应以介绍文本背景为切入点,通过文本解读、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与价值。嵌入“善良的力量”作为主题阅读,引导学生运用AI深度搜索、分享中国的和外国的,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的善良故事,通过比较分析,使“善良是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传承善良品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深入学生心脑。正是普通人(如文中的父亲)默默行善的良善行为的激励和示范,促使周围发生积极改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组织讨论和用英语交流分享《善良与成功》 ,学生在获得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更能深刻认识善良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助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最后,在教学实践层面,实现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并轨。一是通过名人效应(陈琳教授的座右铭Life is to g ive, nottotake)积极指导并鼓励学生践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德;二是指导学生借助AI制作非遗文化外宣视频(如春节、端午等);三是建设跨文化交际案例库(模拟“一带一路”合作场景)。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英语教师既能借力AI训练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又能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3 ]角色,以渗透式的专业知识教学,传递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核心价值观。
  (三)AI助力英语教师完成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其一,强化思政素养,确保专业教学与学校思政工作同向同行;其二,掌握AI技能创新教学方法,融合价值引导,将价值引领渗透进语言技能训练过程;其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无形的力量(教师自身的日常行为和行动)示范影响学生。唯有如此,英语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价值引领者的转变,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能力的同时,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运用AI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关系重构与优化
  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基本教学方法机械讲述PPT内容,既缺乏对多媒体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创新应用,又缺少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课堂实践仅有为数不多的视频引入,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深度参与的情绪价值和主动意愿,“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目标,只能成为理想的“乌托邦”。极其有限的交流机会和口语实践,导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