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6版
“十五五”时期重庆市发展环境与战略思路研究
  突破赢得发展先机。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重庆要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赶上全球科技步伐。
  (三)大国之变:中美大国博弈持续深化,对抗、竞争、合作长期并存
  “十五五”时期,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产业、外交等领域的竞争与博弈将更加复杂。美国加快重点产业供应链环节本土化布局,制造业逐步回流,战略收缩更趋显性化。我国加快技术自立自强步伐,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断巩固市场优势、增强技术优势,经济发展韧性将进一步增强。大国竞争在短期的局部领域将出现一定缓和趋势,中期在部分领域的竞争和对抗将持续深化,长期看将呈现出全面竞争合作并存的态势。
  (四)时代之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能加速蓄积,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1]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更加凸显,经济持续增长的空间依然广阔。与此同时,新动能接续不够、有效需求不足、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和矛盾也将更为凸显。
   重大发展机遇依然较多,重庆需要发挥多元优势努力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争先进位
  (一)新旧动能加速转化,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进入窗口期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高技术领域已然成为国际竞争、区域竞争的主战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2]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 “十五五”期间,重庆将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质量,加快探索飞行汽车,增加集成电路、柔性显示面板、智能终端等中西部产业链短板布局,有望在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绿色低碳能源算力等高增长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上抢占发展先机,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市场空间。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新阶段,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作用进入显效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进入新的五年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将迎来10周年,全国“第四极”建设提速,将推动重庆战略潜能加速释放。川渝两地正在加快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以及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抢抓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窗口期,用好“两重”“两新”及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有望在重大标志性项目谋划储备中获取发展先机,推动“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重庆都市圈”的梯度崛起,加快向“极核引领、支点支撑、区域协调”演进。
  ( 三)全国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承接央地合作和产业转移进入黄金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 3]份” 。 重庆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具备产业体系完备、国防科技工业门类齐全的独特优势,在拓展国家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五五”时期,重庆将发挥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战略性产业转移,吸引中央企业研发总部、区域总部等战略资源、关键领域备份生产线布局,为西南战略备份基地建设和关键性产业技术备份提供坚实支撑。
  ( 四)超大城市迈进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迭代升级进入关键期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可持续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绿色、智慧、宜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