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十五五”时期重庆市发展环境与战略思路研究

  重庆机器人产业飞速崛起

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发展模式和现代化治理方式进入全方位变革时期。“十五五”时期,重庆要推动周边发展潜力大的毗邻区域融入中心城区发展,通过功能疏解与资源再配置,增强对人才、产业、资金等吸引能力,强化城市韧性安全,加快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方式,努力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率先示范。
   聚焦主题主线抓好“六个聚焦”,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形成系列标志性成果
  ( 一)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全面建设国家“第四极”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战略。“十五五”时期,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力期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期,需要不断提升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两中心两地”“三中心一走廊” ,打造经济实力强、创新活力足、生活品质优、生态环境美的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第四极” 。一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雄厚的经济实力,最核心的是具有极强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五”时期,要协同打造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争取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等纳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要素集聚、科技实力雄厚和创新生态良好是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表征。“十五五”时期,要全链条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科技链、创新链,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着力提升原始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产业孵化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三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十五五”时期,要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优势互补的现代金融体系,协同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高水平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四是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文旅融合是产业创新和经济升级的重要手段,本质上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十五五”时期,要坚持“巴蜀文旅一盘棋”,联合争创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十五五”时期,全球产业链重构、环境约束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