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重庆市发展环境与战略思路研究

重庆赛力斯高度数智化的超级工厂
的趋势更为明显,重庆需要坚持以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为导向,巩固提升存量优势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化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提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引导摩托车、消费品、装备等企业围绕服务链主企业需求,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以及产业技术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等,实现产品升级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打造管理人才队伍和技术专家团队。建立健全“科技中小企业-科技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二是加快引育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支持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着力培育“链主”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支持建立“企业+科研院校+政府”创新联合体,畅通企业发布创新需求、科研院校研发、政府资金扶持的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引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首创”“开创”人才,夯实成长产业人才支撑。三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聚焦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产业方向,支持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研发,加快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设立重庆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基金+研究院+龙头企业”等未来产业成长机制。广泛开展国际人才合作和海外人才引进,重点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和团队。及时跟踪掌握未来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技术、人才、项目等需求,引导创新型企业与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等开展合作,合力推动面向未来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