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2版
陕西农业农村发展 “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国家战略在陕纵深推进,科技创新驱动蓄力成势,对外开放开辟新空间,为“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诸多良好机遇和条件。
  一是政策支持。国家“十五五”期间重点强调新质生产力,支持科技赋能农业,陕西可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绿色技术、数字农业等领域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二是市场需求。消费升级推动优质农产品需求增长,“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助推陕西苹果、猕猴桃、茶叶等出口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县域经济与返乡创业政策助力产业融合。生态农业与碳汇经济需求增长,为陕西旱作农业、稻渔共生等绿色模式创造市场空间。
  三是生态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三北工程光伏治沙等项目获国家资金倾斜,为生态农业提供契机。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交易试点为生态资源市场化提供新路径。
   “十五五”陕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一)基本思路
  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瞄准城乡市场需求,抓住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开拓乡村多元价值带来的历史机遇,着力通过农业提档升级、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大抓手,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 [19] 。
  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是促进农业提档升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瞄准城乡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需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农业提档升级。注重耕地质量的保护及地力提升,加强产地仓储、冷链物流、电商配送、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
  三是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聚焦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与促进共同富裕,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稳定有序地离农进城,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把农民收入增长建立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同时瞄准城乡居民对休闲观光、乡土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让农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增值收益。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突出绿色生态理念,筑牢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生态为主线,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农业,建设绿色智慧农业示范区,引领绿色农业高效高质发展[2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协同共生原则。注重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区域间资源、产业、生态、政策的系统性协同,缩小区域与城乡差距,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二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原则。立足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各地实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