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7版
“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 人口较少县域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佛坪县是陕西人口最少的县,常住人口仅2.6万人。

链、创新链高度融合,并在高度竞争中快速发展出“链主”“龙头”企业集团。在交通通信便利化水平日益提升的加持下,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吸纳其他地区的资源和先进生产力,加剧了县域发展动力的缺失。第二,人口持续向发达地区城市迁徙。在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深化、劳动分工持续细化的现代生产方式作用下,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区域和城市迁徙。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和独生子女政策后续效应影响下,中老年人口随子女向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流动也较为普遍。在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人口减少状况在人口流出地区表现日益突出,另外叠加改革开放过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的历史积淀,导致部分县域人口规模呈现收缩态势,发展支撑力弱化。
  (二)具体成因
  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所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土地资源和自然产出等因素都不适宜人口增长。传统意义上的耕地、林果等产业资源也相对匮乏,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人口规模发展不起来既有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也有现代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生育意愿下降以及不同年代出生人口基数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经济资源劣势加重了自然资源劣势,在较长时期也造成了社会资源增长停滞。这类县域一般距离活跃市场较远,交通通信条件较差,汇集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较长时间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其他地域的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劳动力收入的渠道单一,从事农副业的比较收益持续下降。在国家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待遇的政策支持下,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离开本地产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城市、城镇从事服务业的自由择业劳动力获得了在中小城市的定居能力,离开农村在城市、城镇安家,县域城镇居民选择在城市落户推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迁徙。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供给普及,主要位于中心城市的大专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吸纳了大量青年;国家颁布政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父母务工城市受教育权利;各大中城市制定积极吸引人口政策,拉动青壮年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迁徙;为满足照顾随迁子女需求,放开对老年人口在城市获得医疗卫生福利的限制,迁徙人口向进城定居人口的上一辈扩散。在进城成本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的演变中,农村牧区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全然改变了县域的人口结构。当县域常住人口规模缩小、老龄化加剧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