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 人口较少县域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青海省班玛县常住人口只有3.3万人
定水平,西部人口较少县域的发展就显现出发展动力基本丧失的局面。
“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面临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国家政策安排。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2],改变了按户籍人口分配的传统。近年来,尽管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继续支持了中西部地区,但政策的持续与提高财政投资绩效的要求,使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指标和基建投资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联动制度仍然在不断强化。当前,为平衡旗县财政负担、提升治理效能,正在深入推进的党政合署合并、优化县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等县域机构改革,该项工作将在“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这就意味着“十五五”期间县域行政事业人员将稳定减少,结合人员编制与服务人口挂钩的政策,人口较少县域人口下降的趋势会持续。人口结构演变趋势显示,人口因素将会成为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谋划“十五五”期间发展的最大制约。
(一)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需求空间有限
“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人口较少县域无论是填平补齐的完善性建设,还是提质升级的优化型建设均已接近饱和,部分人口较少县域甚至已经出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利用闲置的情况。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保障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内蒙古自治区,到2016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12个盟市实现了民航运输机场全覆盖 。 在“十五五”[ 3]可能成为投资热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于新基建的服务对象,是电力生产集聚区与经济密度大的城市之间,以及算力资源充裕与数字应用程度高的网络节点,新基建投资的重点会集中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区域,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不具有发展新基建的场景。无论是“十五五”时期的社会需求,还是现代化目标的长远需求,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生产生活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远低于“十四五”之前的阶段。
( 二)获得产业投资的机会进一步减少
“ 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的突发性剧烈震荡,将会在“十五五”期间产生持续影响。区域隔绝、贸易中断造成安全预期急剧降低,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过收缩开放规模、设置贸易壁垒以激励资本回流,发展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为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我国面向世界市场的产业体系建设转向围绕国内市场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心也从“做大”向“做强”深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