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 人口较少县域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发展为核心。通过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将满足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常住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县域发展任务,引导政府工作重心转向为人民群众提供发展支持,更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平台。
  “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 十五五”时期,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亟须探索与目标定位转向相匹配的实施路径,并围绕体制机制调整、夯实能力基础并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精准施策,将有限的资源和政策着力点精准聚焦到提升城乡居民福祉、优化公共服务以及激活要素潜力上来。
  (一)自上而下调整发展目标,减轻促进经济发展压力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省、市、县政府以贯彻中央部署为行动遵循的行政运行体制,县级政府工作任务目标主要来自上级政府部署,而且更加明确具体。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政府可支配财力薄弱,完成目标任务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在获得国家、省(自治区)政策资金开展各类建设,促进加工制造体系发展也是依靠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资金。从近年对内蒙古人口较少县域调研获得的数据分析,加工制造业几乎全部集中于地方农副产品加工和农牧业生产资料生产领域,表现出中央、省(自治区)对人口较少县域定位的思路。而在西部地区县域“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目标设定中,谋划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建立现代产业基础仍然是县域政府的第一位诉求。在西部地区地市级的规划前期研究中,尽管也会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但发展布局都会放在重要园区,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完善“飞地经济”体制机制,以及汇集县域农副产品、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小微企业,提高政府集约化服务质量。市、县两级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截然不同,而如果没有市级产业布局上的安排,县域的新兴产业既难谋划项目,也难招商引资。在实际工作中,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政府在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方面投入的财力、人力、时间收效甚微。
  因此,明确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政府工作目标,要在省(自治区)、市两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以及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方案中,针对人口较少县域的具体情况,以市级政府为责任人,经省(自治区)党委、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复等党内和法定程序,调整人口较少县域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将培育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等职责上收到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政府工作主责,锁定在服务百姓和守土方面,即规划推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区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三大领域,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美好的生态环境,搭建满足百姓提高生活品质需求的平台,引导、教育百姓不断提高素质,增强生产生活能力,给予属地百姓对自身生活更大的选择权、更通畅的选择路径、更自由的选择能力。
  (二)以提升居民数字素养为突破口,夯实人口素质基础
  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必备生存与发展技能,我国在数字应用领域的发展,使得数字化成为消减区域之间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掌握数字技术,提高数字素养,可以缩小繁华区域和偏远地区之间对个体发展支撑力量的差距。为提高数字时代我国人口整体素质, 2021年中央网信办发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 ,提出“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公平一致、可持续、
  有韧性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7] 。 我国正式开启 了数字素养的本土化实践。提升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县域人口数字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在诸多困境中抓住发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