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6版
“十五五”时期宁夏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
  “十五五”时期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方向
 (一)内生发展动力向农户内生发展韧性转向
  当前,脱贫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输血式”动力机制,但这种依靠外部支持的内生发展动力并不具备持续性,容易陷入外部资源过高、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随着市场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以及突发事件的频发,脱贫农户的内生发展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十五五”时期,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方向应从内生发展动力向内生发展韧性转变,从“输血式”动力向“造血式”韧性过渡。
  农户内生发展韧性是指脱贫农户在遭遇内外部各种风险、压力和不确定性冲击时,能够主要依靠自身拥有的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通过与家庭亲人、邻里朋友、合作社等社会网络协同行动,调整生产结构与经营策略来有效进行缓冲、适应、调整并恢复发展,从而保证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基本生计并实现稳定增收的综合能力。培育农户内生发展韧性,本质是培养农户抗打击、能应变、可持续的内在综合素质,核心在于超越过于依赖外部资源驱动的动力阶段,步入“外部驱动-自主发展”的良性协调状态。
  培育内生发展韧性既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保障,更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培育农户内生发展韧性可以进一步筑牢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核心的目标要求,增强农户自身抵御市场、气候、灾害、健康等风险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因各种冲击导致的返贫概率,确保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其次,培育农户内生发展韧性可以进一步提升脱贫农户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面对宁夏近几年频发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内生发展韧性赋予农户更强的吸收冲击的能力和调整应对的适应力,可以有效保障农户基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减少外部环境突变带来的剧烈震荡。第三,培育农户内生发展韧性可以进一步激发脱贫农户主动发展的“内生引擎”。具有内生发展韧性的农户,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冲击时,更能主动捕捉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社会技能、发展高附加值和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探索种养结合与电商旅游等多元化经营方式,从而发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韧性作用,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特色产业发展向创新转型升级转向
  宁夏依托地理标志资源,已形成以枸杞、滩羊、葡萄酒等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和产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基础。当前,特色产业发展主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加工方式比较粗放,品牌打造短板较多,特色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较低,导致特色产业链深度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十五五”时期,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方向应从特色产业的初级加工向特色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转变,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推进科技赋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是指在依托宁夏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通过技术赋能、产品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挖掘特色产业的精细化发展,推动特色产业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从而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区域品牌价值。特色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本质是推动特色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跨越,通过三产融合重构产业生态,形成全链条、高韧性、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核心是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赋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目的是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特色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既是农户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又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引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特色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可以重构抗风险体系,从根本上阻断返贫路径。通过对特色产业精深加工转化与高附加值开发,可以促使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降低,有效保障种植户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