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回顾 及“十五五”展望
(五)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1、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四五”以来,贵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021年到2024年共新(改)建农村户厕85.3万户;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高治理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1年的1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5.7%;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提高到80%[4] 。
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收入看,2024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6元,较2020年增加4213.7元,四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20年的3.1下降到2024年的2.81,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消费看,贵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20年的17985元增加到2023年的24054元,增长33.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20年的36.8下降到2023年的30.9。2020年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肉禽及制品、蛋类及制品、水产品和蔬菜量增加9.42公斤、10.34公斤、0.62公斤、0.49公斤和6. 41公斤,分别增长7.4% 、 37.3% 、15.9% 、 24.5%和8.2% 。
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存在“天然”瓶颈
贵州省耕地总面积为5208.93万亩,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7%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坡度位于2度以下(含2度)的耕地218.15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9% ,远低于全国61.93%的比例;坡度15度以上(含15度)的耕地面积2309.99万亩,占到了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4.35% , 5000亩以上的耕地大坝仅有129块③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耕地零星破碎,限制了中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投入劳动强度较大。从耕地质量看,贵州全省耕地平均等别为10.95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占比分别为0% 、2.12% 、 91.80%和6.08% ,④ 与全国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占比2.9% 、 26.5% 、 52.9%和17.7%相比存在差距 ⑤从高标准农田面积看,截至2024年贵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93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14%,较同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低14.66个百分点。从农业机械化水平看,2024年贵州农用机械总动力3010.83万千瓦,仅占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的2.5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
( 二)现代产业体系迭代缓慢与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交织
2024年,贵州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1.66亿元,排名全国第十四位,处于中游位置,与周边省份相比均存在差距。从农业产业结构上看,2024年贵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09.12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占比分别为68.5% 、 7.5% 、18% 、 1.7%和4.3%,种植业比重仍然偏高。2023年贵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7元,仅为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31%,其中贵州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463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39%,绝对值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来看,贵州农业产业规模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产业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另外,也存在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占比高、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弱
1、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四五”以来,贵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021年到2024年共新(改)建农村户厕85.3万户;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高治理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1年的1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5.7%;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提高到80%[4] 。
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收入看,2024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6元,较2020年增加4213.7元,四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20年的3.1下降到2024年的2.81,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消费看,贵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20年的17985元增加到2023年的24054元,增长33.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20年的36.8下降到2023年的30.9。2020年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肉禽及制品、蛋类及制品、水产品和蔬菜量增加9.42公斤、10.34公斤、0.62公斤、0.49公斤和6. 41公斤,分别增长7.4% 、 37.3% 、15.9% 、 24.5%和8.2% 。
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存在“天然”瓶颈
贵州省耕地总面积为5208.93万亩,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7%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坡度位于2度以下(含2度)的耕地218.15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9% ,远低于全国61.93%的比例;坡度15度以上(含15度)的耕地面积2309.99万亩,占到了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4.35% , 5000亩以上的耕地大坝仅有129块③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耕地零星破碎,限制了中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投入劳动强度较大。从耕地质量看,贵州全省耕地平均等别为10.95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占比分别为0% 、2.12% 、 91.80%和6.08% ,④ 与全国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占比2.9% 、 26.5% 、 52.9%和17.7%相比存在差距 ⑤从高标准农田面积看,截至2024年贵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93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14%,较同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低14.66个百分点。从农业机械化水平看,2024年贵州农用机械总动力3010.83万千瓦,仅占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的2.5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
( 二)现代产业体系迭代缓慢与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交织
2024年,贵州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1.66亿元,排名全国第十四位,处于中游位置,与周边省份相比均存在差距。从农业产业结构上看,2024年贵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09.12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占比分别为68.5% 、 7.5% 、18% 、 1.7%和4.3%,种植业比重仍然偏高。2023年贵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7元,仅为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31%,其中贵州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463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39%,绝对值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来看,贵州农业产业规模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产业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另外,也存在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占比高、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