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擘画广西面向东盟 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的“十五五”新图景
开放平台建设成果丰硕。依托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广西持续强化各类开放合作平台的功能承载。成功举办第18届至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峰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不断增长。首次举办制度型开放主题边会和世界林木业大会,拓展合作新场景。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启动建设,北斗遥感、灾害监测等数字应用场景在东盟国家落地见效。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运营,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和百色、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提质增效。广西自贸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等平台协同推进,中柬(北海)产业园启动建设,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建成运营。
制度型开放多点突破。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制度层面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地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其中54项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 10 ]推进“ 六个自由便利”制度创新,设立6个协同发展区 ,[ 11 ] 实现中越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全国首票进口越南榴莲、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等多项“全国第一”。全面实施RCEP规则对接工程,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多维合作,提升跨境投资贸易、物流通关、要素流动等六个维度的便利化水平。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21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 ,[12] 设立全国首家个人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窗口,金融服务东盟能力持续增强。
经贸投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在通道、平台、制度的多重支撑下,广西与东盟的经贸投资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自1999年起至2024年,东盟已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是广西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势头良好、成果丰硕。[13]2024年,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外资企业343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4亿美元,占全区比重的5.6%;[ 14] 全区外资呈现“项目储备增多、项目质量更优”的向好态势。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成为全国首例跨境旅游合作区。新增北海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柳州、贺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边民互市贸易额居全国第一。获批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迅速启动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瓶颈制约: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的突出问题
精准化洞见问题和发展短板是做好谋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广西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国家战略要求与更高发展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平台功能有待提升、开放质量亟待增强等层面。
跨境综合交通通达能力有限,构成对外开放的基础瓶颈。跨境高速公路联通存在“断点”,越南仅有茶岭(高平)-同登( 谅山)高速公路获批建设但进展缓慢,未能形成贯通网络。跨境铁路联通存在“堵点”,中越双方的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导致铁路运输便利化水平不高,南宁至河内(安员)货运班列最快运行时间12小时,多数班列仍需20-25小时。广西唯一通往越南的南宁至凭祥至河内铁路已建成71年,技术标准、运行速度、运输组织效率偏低。广西沿边铁路口岸仅有凭祥铁路口岸1个,场地狭小、配套设施欠缺。跨境公路口岸通关能力有限,友谊关口岸跨境公路班车拥堵问题未根本性解决,峒中口岸尚未满足开展国际客运业务条件。北部湾港口外贸航线覆盖不足。截至2024年1月,北部湾港外贸集装箱航线48条,远洋航线仅6条。[ 7]2022年正式开通的中远海运北部湾港至北美西航线,是北部湾港开通的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通往欧美的洲际干
制度型开放多点突破。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制度层面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地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其中54项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 10 ]推进“ 六个自由便利”制度创新,设立6个协同发展区 ,[ 11 ] 实现中越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全国首票进口越南榴莲、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等多项“全国第一”。全面实施RCEP规则对接工程,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多维合作,提升跨境投资贸易、物流通关、要素流动等六个维度的便利化水平。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21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 ,[12] 设立全国首家个人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窗口,金融服务东盟能力持续增强。
经贸投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在通道、平台、制度的多重支撑下,广西与东盟的经贸投资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自1999年起至2024年,东盟已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是广西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势头良好、成果丰硕。[13]2024年,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外资企业343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4亿美元,占全区比重的5.6%;[ 14] 全区外资呈现“项目储备增多、项目质量更优”的向好态势。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成为全国首例跨境旅游合作区。新增北海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柳州、贺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边民互市贸易额居全国第一。获批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迅速启动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瓶颈制约: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的突出问题
精准化洞见问题和发展短板是做好谋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广西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国家战略要求与更高发展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平台功能有待提升、开放质量亟待增强等层面。
跨境综合交通通达能力有限,构成对外开放的基础瓶颈。跨境高速公路联通存在“断点”,越南仅有茶岭(高平)-同登( 谅山)高速公路获批建设但进展缓慢,未能形成贯通网络。跨境铁路联通存在“堵点”,中越双方的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导致铁路运输便利化水平不高,南宁至河内(安员)货运班列最快运行时间12小时,多数班列仍需20-25小时。广西唯一通往越南的南宁至凭祥至河内铁路已建成71年,技术标准、运行速度、运输组织效率偏低。广西沿边铁路口岸仅有凭祥铁路口岸1个,场地狭小、配套设施欠缺。跨境公路口岸通关能力有限,友谊关口岸跨境公路班车拥堵问题未根本性解决,峒中口岸尚未满足开展国际客运业务条件。北部湾港口外贸航线覆盖不足。截至2024年1月,北部湾港外贸集装箱航线48条,远洋航线仅6条。[ 7]2022年正式开通的中远海运北部湾港至北美西航线,是北部湾港开通的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通往欧美的洲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