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9版
聚焦三大经济 助推云南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初级农产品生产向深加工延伸,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创新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实现供应链高效、精准、及时和可靠。
  (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促进园区能级跃升
  聚焦云南园区经济,把园区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5] , 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数智技术应用联盟,形成平台开放能级、创新能级、产业能级跃升格局。支持重点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云南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有序转移。搭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相关上下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产业联合体,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和网络协同制造,提供各类配套服务,为产业融合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应用支持和标准支持。聚焦开放赋能搭平台,推进园区改革创新,推动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开放政策优先赋予自贸试验区。
  (三)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助推辐射中心建设
  聚焦云南口岸经济,加强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口岸投资建设、管理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等工作。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提速实施“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发展蓝图。优化边民互市监管流程,推动“供应链金融+边民互市”模式在中老、中越、中缅重点口岸全覆盖。强化云南同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合作,推进“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引领,扩大生产性服务开放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支持服务企业以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推动特色优势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行业协会和企业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合作。
  ( 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数字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全面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强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共享开放,加快培育专业数据服务商。支持建设重点行业数据平台,推动数据流通、资源汇聚。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围绕三大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加快通用和专用大模型部署、开发、利用水平,丰富应用场景,持续提高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水平的数据集支撑能力。支持在重点功能区、科技园区等建设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开源社区,强化平台、服务商、金融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瀛,金正阳.数字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经验数据[J].对外经贸,2024(6):70-75.
  [2]刘伟华,张慧,袁超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和维护策略——以物流服务为代表[J].供应链管理,2023(8):5-19.
  [3]林芳,刘振中,严慧珍.生产性服务业影响供应链主导权的理论机理、现实困境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25(5):157-172.
  [4]刘成坤,刘彦林,刘俊,等.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J].统计与决策,2025(6):115-120.
  [5]冯烽.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效、经验、挑战与策略——“十四五”回顾与“ 十五五”展望[J/OL].当代经济管理,1-10[2025-07-12].
  作者简介
  王 尧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金融
  虞诗强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