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2版
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 —以韶关市W区为例
  伍。以“爱心银行”积分兑换机制调动积极性,同步引入法律工作者、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部分村还外聘村民代表、大学生担任兼职网格员。三是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网格员巡回收集民情信息,精简业务系统审批流程,梳理公开8项村级证明事项清单,实现民生事项“全流程网办”服务闭环。
  (三)筑牢服务队伍建设,统筹社区治理力量
  一是运用“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推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常态化。2024年发布志愿活动4000余项,党员参与达4.5万人次。在抗洪救灾等应急响应中,组建92支党员突击队,近6000人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深化社区“大党委”制度,创建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二是激发志愿服务队伍动力,推行志愿积分兑换机制。沙洲社区开展“邻里赞”志愿活动,五祖路社区吸引青年参与130多场。探索“党员+社工+志愿者”多元服务模式,引入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提供医疗、教育等专业服务,如“红色物业+便民服务”实现物业服务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2]三是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社区党委与物业党支部结对共建。碧桂园太阳城物业党支部融入社区党建,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目标。
  W 区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
 (一)城市基层党建阵地保障不足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距离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的目标仍有一定差[3 ]距。 一是个别社区因场地面积、空间布局等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实现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温馨、服务贴心的建设要求。二是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未充分发挥。小部分党群服务中心场地设施齐全,功能室设置丰富,但由于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难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供给;部分职能部门虽在党群服务中心挂牌,但许多服务事项仅停留在制度上墙和标牌展示层面,造成部分功能室存在资源闲置、使用率不高的现象。
  (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一是社区工作人员严重短缺。W区31个城市社区按“两委”班子7人/社区的标准配置职数。然而,多数社区地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众多,其中常住人口过万的社区就多达6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社区工作事务繁杂,工作人员普遍身兼数职,加班加点,仍难以充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应对紧急突发任务时更是捉襟见肘,人手不足的困境严重阻碍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社区党建专业力量配备薄弱。由于社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社区党委党建工作主要依靠社区书记统筹推进,其余社区党组织委员忙于应付名目繁多的台账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而无法有效兼顾“三会一课”组织、党员管理等党建基础工作。
 (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对关停并转企业老党员缺乏有效管理手段。W区街道社区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比60%以上,其中大多数是关停并转企业员工。随着2019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指导意见》的出台,W区街道社区老党员人数进一步增加,加剧了社区党务工作人员原本紧缺的局面。二是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目前,W区街道尚未开展分层分类的党员教育培训,教育模式单调,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的学习热情。
  (四)“两新”组织党建水平不高,参与基层治理愿望不强
  一方面,非公企业党建水平较低。受区域经济发展限制,W区纳入底册的非公企业中,仅有不足10%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而已成立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员工流动性大,从而导致企业党员流动性大,企业党组织不稳定,降低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也加大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参与治理能力较弱。部分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