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3版
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 —以韶关市W区为例
  织依赖政府拨款,官方色彩浓,且与社会治理需求对接不深。根据社会组织“双同步”工作推进情况,W区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近10%名存实亡,面临注销;在实际纳入底册的社会组织里,成立党组织的占比也较低。
 (五)社区工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W区街道每年只有3万元的党建经费预算项目,党建工作费用主要是基层根据工作需要向上级组织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在下拨时已指明特定的使用范围,街道基本无法统筹使用。由于缺少固定的党建经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力不从心。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社区办公用房配建不足
  一是办公用房获取渠道窄。目前W 区社区办公用房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获得,一种是开发建设单位根据新建住宅物业规模予以配建。但由于老城区条件限制,新建设的住宅物业较少,且部分开发商配建给W区的社区办公用房存在位置分散、面积较小等问题。另一渠道是通过购置租赁或将国有资产改造为社区办公用房。前者需要资金较多,区财政负担较重;后者相较而言可行性较高,上一年度,W区部分社区通过该方式进行了改造提升,但受产权归属、业主意愿等因素影响,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二是部分已接收社区办公用房不达标。社区办公用房规划审批和验收由于历史原因把关不严,导致长期以来W区接收的社区办公用房存在面积、位置不达标等问题。三是本地规范性文件出台滞后。目前该市社区办公用房规划许可参照2007年的相关文件,尚未依据省级新要求及时更新本地规范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与管理的与时俱进。
  (二)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社区“两委”干部工资待遇较低。中央组织部、政法委、民政部、住建部《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中组发〔2022〕2号)明确要求,“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4] ” W 区社区“两委”干部每月平均最高收入低于韶关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两者相差2000余元,较低工资收入与较大工作量之间的反差,导致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普遍不高。二是社区全日制工作者配备不足。依照上述文件规定,“社区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标准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目前,W区常住人口过万的城镇社区有7个,社区全日制工作者配置均未达到此标准。同时,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不稳定,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干部离职率达20%,其中待遇低是主要离职原因。
  (三)“两新”组织党建推动力度不到位
  一是街道社区对于“两新”组织缺乏调动抓手。W区“两新”组织党建推进工作主要按照属地兜底原则,由街道社区主抓推进,但街道社区非职能部门,对“两新”组织的约束力和积极性调动能力不强,导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力度不足。二是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党组织引导党员职工参与基层治理的意愿不高、动力不足。三是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W区现有“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大多是兼职担任,平时主要忙于主业工作,对“两新”组织实际指导作用不强。四是部分区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和工委委员,“管行业,管党建”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推动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力度不足。
  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
  一要加大街道社区工作经费支持力度。2021年广东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