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9版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陕西推动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以数字产品制造和数字技术应用为主导,协同发展相关产业,培育“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雁阵式共同体,强化国际竞争力[5]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紧扣“四链”“四化”主线,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五)全面培养数字人才,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一是持续加大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挖掘科教资源,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发展新兴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设立智库提供决策咨询,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库,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实施人才协同发展计划,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强化数字宣传活动,全方位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提升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
  (六)完善数据要素配置,加强数字要素供给
  一是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结合陕西特色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基础制度,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明确文化遗产数据产权规则,鼓励企业合作开发。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强化资产管理,探索数据费用列入投资统计,制定数据储备方案,保障数据持续供给。
  二是促进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开放。分类推进公共、企业、个人数据开发利用,编制数据目录,完善开放平台,为创新应用提供数据。强化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激励约束,引导平台企业开放数据服务,探索个人数据授权机制。围绕重点场景建立数据融合任务清单,挖掘数据价值。
  三是繁荣数据产业生态。支持数据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数据商和服务机构,丰富数据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数据支持。建立数据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在新兴产业探索构建行业数据空间,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数据和规则优势。
  四是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形成安全管理闭环。加强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提升关键节点安全防护水平,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支持安全产业发展,营造安全数字环境。
  结语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重构的双重背景下,陕西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折期。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自身产业升级,更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陕西将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和培养数字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在智慧农业、空天信息、数字文旅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先海,高亚兴.数实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纵横,2024(10):46-56.
  [2]冉戎,花磊,刘志阳.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数融合路径探析[J].改革,2024(9):115-124.
  [3]张鸿,李松,周艳萍.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4(3):90-101.
  [4]张鸿,薛菁.陕西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新西部,2023(7):43-47.
  [5]张鸿,董聚元,王璐.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现状及对策[J].人文杂志,2022(10):75-86.
   作者简介
  张 鸿 陕西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西安邮电大学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
  米欣瑶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
  王宇翔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