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民营企业必须担当起重要责任。在此背景下,研究民营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推动特征并构建发展路径,对于破解产业升级瓶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增长模式和生产路径依赖,融合高科技含量、高效能产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形态,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李华民等认为国有资本参股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在促动“绿色-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塑成方面带来显著效果,有助于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 [3] 申俊喜等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认为技术突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及产业机构升级在民营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中发挥机制传导作用[4]。倪杰从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作用 。[5]邓建鹏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政策制定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制度性障碍,需以实质法治理念推动法律与政策协同,深化[6]“放管服”改革 。邬爱其等以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例,探索浙江省需重点关注的发展问题 。[7]魏楚从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挑战,提出发展建议 。[8 ]
国外虽没有直接提出新质生产力,但RobertM erton Solow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有许多关于民营经济和提高生产力相关的研究。Sachs等强调,经济体制转型中民营经济的灵活性是推动生产力革新的关键,尤其是在打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桎梏方面[9]。 Brynjolfsson等指出,私营企业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催生新产业和新形态[10]。 Busom等研究了哥伦比亚不同行业的创新、公共支持与生产力,发现民营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对生产力提升有显著作用[11 ]。 Audretsch等探讨了研发和知识溢出在创新和生产力中的作用,指出民营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知识溢出和生产力提升[12] 。
国内外学者围绕民营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已形成多维度研究成果,从民营经济在新质生产力当中的作用、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中介要素等方向提出观点,揭示民营经济在体制转型中有利于破除传统生产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基本特征不明,缺乏“特征-障碍-路径”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性提出民营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因此,需厘清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本特征,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要求,从理论上探讨民营经济推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