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2版
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研究
  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各主体发挥政府、企业及市场作用。
  (一)民营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科技创新主体
  民营经济凭借持续创新的驱动能力,展现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显著优势。202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104.5万件,其中国内企业持有73.7%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专利实力前十强的国内企业榜单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据了七家席位 。从创新领域分布观察,民营企业重点深耕人工智能、 [13]移动通信及平台经济三大数字产业创新高地,显示出明显的战略性布局特征。华为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企业;比亚迪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宁德时代依托材料体系革新与“极限制造”技术创新,成功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量级,该技术突破促使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更新周期效率提升达30%,显著加速了行业技术更迭进程 。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已处于行业前沿,并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14]
  民营企业凭借其中小型体量特征,聚焦于产业链细分领域,其专业化的深耕模式通过创新势能逐渐提升生产效率,逐步从“粗放扩张”发展为“精细深化”企业。自201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涌现出大量“专精特新”的创新创业型企业[15]。华为“压强式研发”机制、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杭州的“七小龙”企业凭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及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凸显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从这一角度来看,民营企业“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构建起“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机制。所以,扎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16 ] 。
  (二)民营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配置主体
  民营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生产效率的优劣主要受从业者综合能力与技术熟练度的影响,因此培育新型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高质量劳动者。对于民营经济而言,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质的复合型劳动者,是民营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2023年我国研发投入规模位列前1000位的民企中,数字化专业人才覆盖率达60.7%,民营企业越来越成[ 17 ]为科技人才的“蓄水池” 。 同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其平均研发强度达6.5%,相当于同期国有企业水平的3.7倍[18],根据全国工商联《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数据,入选榜单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达全国研发经费总支出的41.88%,其3.58%的平均研发强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4个百分点,凸显其创新投入的主体优势。
  民营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积累数据生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 。[19]民营经济覆盖了民生消 费和工业生产全领域,在生活服务端积累了丰富的消费行为数据,在产业链环节形成了完整的生产运营数据体系。这些数据资源通过要素化转型将重构资源配置模式。数据要素化通过标准化处理提升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依托其数据采集优势和应用创新能力,正成为驱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核心力量 。[20]
  民营企业的特点是组织结构扁平、信息反馈敏捷 ,[ 15]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家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捕捉新兴机遇,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和商业模式革新实现多维度突破。在风险决策中构建容错机制,运用快速验证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人才梯队、资本运作与数据资产的价值转化。
  ( 三)民营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