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1版
杭州科创“六小龙”的成功因素探究
  围和完善的产业生态。例如,“六小龙”中有一半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高能级科创平台,拥有便捷的交通、现代的研发基础设施,汇聚了众多创业公司和科研机构,落户了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布局了2个大科学装置和5家浙江省实验室,形成了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和众多科技孵化器、科创园组成的创新生态圈。深度求索成为智能教育领域的领军企业,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等等,均离不开杭州在创新生态上的长期投入和培育。
  创新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杭州积极打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品牌,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杭交易、在杭转化、在杭应用。2024年,杭州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创新密码在于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六小龙”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机制创新为总体推进思路,锚定“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万亿级科技大市场”四大定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构建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6] 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中指出,到2026年,构建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全市域布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杭州注重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我国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杭州科创“六小龙”的崛起,是杭州科技创新实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何以浙江?何以杭州?杭州科创“六小龙”的成功引发了其他城市的深刻反思,激发了各地对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入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在因地制宜。其他城市在追问“为何是杭州”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是自己”,要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既要“精耕细作”拼命干,又要“ 久久为功”耐心等,以长期主义的精神,将“阳光和雨露”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助力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李强丁薛祥出席 王沪宁主持[J].旗帜,2025(2):7-8。
  参考文献
  [1]宋杰,郑雪.杭州:“六小龙”如何炼成[J].中国经济周刊,2025(4):20-22.
  [2]张新新,黄笑语,李志飞,等.由《西游记》到《 黑神话:悟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的现象、机理与策略[J].中国编辑,2025(3):53-63.
  [3]佚名.杭州未来科技城:回眸来路盈硕果 奋楫前行展宏图[J].中国科技产业,2025(3):45.
  [4]林丽鹂.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营商环境[N].人民日报,2025-02-19(019).
  [5]李玉洋.杭州为何崛起“六小龙”?长期优化创新环境开花结果[N].中国经营报,2025-02-17(C01).
  [6]本刊综合.杭州:持续擦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金字招牌[J].今日科技,2025(2):44,52.
   作者简介
  贾亚君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