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3版
韧性安全城市视角下 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韧性安全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选择。

  全城市建设,使城市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内外风险冲击,具有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快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韧性安全城市对公共安全治理的价值重构
  韧性安全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5]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选择 。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在风险处理处置过程中主动“恢复” 。
  (一)韧性安全城市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各类要素快速向城市聚集,城市运行已超出了其承载能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公共场所、高层建筑等本身到达事故易发多发的生命周期,群众身边的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①,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2] 韧性安全城市“为了人民”而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把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民生作为根本遵循与最终追求。
  (二)韧性安全城市是风险管控的系统革新
  近年来,全国各地极端自然灾害及安全事故频发,地震、内涝、爆炸、坍塌、火灾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巨额经济损失,鼠疫、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其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时空关联日益复杂,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大大增多,特别是自然灾害不仅造成各类基础设施的破坏,而且易引发各类次生灾害,导致城市功能瘫痪、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 [6]传统的防灾减灾以及风险管控仅关注单一领域的风险隐患,依赖经验主导和定性分析的管控方法,面对灾害、事故呈现被动处置、孤岛作战的特征,难以适应现代风险复杂化、动态化的治理需求。而韧性安全城市更强调系统、全面、过程控制,对多重风险交织叠加问题,主张通过数据驱动和量化分析进行精准识别、超前防范、主动应变,实现城市安全治理关口前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韧性安全城市更关注的是城市的全周期管理,目标是构建事前完备的风险预防机制、事发快速的预警响应机制、事中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事后系统的恢复重建机制,切实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韧性安全城市是应急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案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同时很多风险隐患聚集在基层、发生在基层,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