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乡土中国— —评贠文贤的长篇小说新作《大梁村》
近日,由陕西作家贠文贤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梁村》问世,该著紧随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足迹,展现白鹿原上一个名叫大梁村的村庄半个多世纪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精神的嬗变,以此折射当代中国乡村现代化和农民心路历程,呈现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村庄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
陕西作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重镇,从柳青始,一代代、一辈辈陕西作家前赴后继地耕耘在这片秦汉热土上,创作出了一部部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当代陕西作家手握传统,脚扎泥土,充满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农民命运的关怀和思虑。贠文贤秉承陕西作家创作的优良传统,以自己深厚的乡村生活经验和娴熟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展现出20世纪后半期以来,陕西关中乡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三秦儿女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村庄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标本。中国农民世代围绕着村庄聚集生活,在村庄及其周边形成了一个由田野、宅院、集市、水井、祠堂、学校、庙宇、坟地等组成的居住群落。一个村庄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因此,诸多中国现当代作家都选择了从村庄视角,去表现乡村社会生活,从而涌现出鲁迅笔下的鲁镇、赵树理文中的李家庄、柳青小说里的蛤蟆滩、贾平凹作品里的棣花镇等经典文学“村庄”。贠文贤的大梁村是中国乡土文学中继陈忠实《白鹿原》后,又一个以白鹿原为地理单元反映中国农业文明变迁的作品。
白鹿原是关中平原向秦岭山地过渡的一个黄土台原。20世纪90年代,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版,成功地激活并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原,白鹿原也因此上升为中国当代文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意象和象征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符号。贠文贤所写的大梁村是位于白鹿原东南端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唐时从波斯等国沿着丝绸之路来长安做生意的伊斯兰人,在白鹿原上定居后而形成的一个回汉杂居的村落。到今天,已有千余年历史。作为一个乡村标本,大梁村拥有老井、涝池、戏台、学校、村树、街道、民居等,它们搭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乡村社会空间。古井为村民提供用水方便,涝池发挥生态调节的功能,上百年的皂角树证明古村落历史的悠久,戏台上轮番上演秦腔、眉户、碗碗腔,带给村民生活乐趣,也安放着老百姓对生活美满和国泰民安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