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乡土中国— —评贠文贤的长篇小说新作《大梁村》

贠文贤(中)长篇小说《大梁村》分享会
《 大梁村》描写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50余年村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乡村从人民公社时期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再到90年代城市化进程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现代化历程。作者重点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集体生产,以及进入21世纪大梁村乡村振兴两个时段。如果说前三十四回,作者竭力想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梁村在村领导和两代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那么小说从三十五回起的后半部分则展现21世纪大梁村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发展图景,这其中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特色小镇、开创全域旅游、加强县域工业。新时代视野下的大梁村建成了北方农耕文化影视城,发展成为以园林观光、观赏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园区,建成了生态产业带、环山路,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在秦岭山脉和南北两条河一带,打造大湿地、大花园、大果园、大公园的休闲运动板块,形成了以旅游、文化、餐饮、康养、休闲为特点的白鹿原文化娱乐板块;与县城工业对接而形成的工业园,充分发挥北岭区养殖特色,从而建设秦岭现代农业。不言而喻,21世纪的大梁村是西京城的后花园,是城市郊区蓬勃发展的中间地带,一个能提供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生态农业采摘的文化旅游地带。大梁村五十余年所走过的道路,是中国乡村发展道路的缩影,也是今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农村繁荣发展的见证。贠文贤写出了从人民公社时期到乡村振兴阶段中国农村的变化,展现出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现代化探索过程。就此而论,《大梁村》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意义和时代价值。
自然史里的乡村景观与在地文化
《大梁村》的另一突出特色在于对乡村景观和场景真实细腻的描写。在农业社会呈现的生机盎然的自然史里,展现白鹿原的在地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的视觉呈现,乡村景观是乡土文学中最令人动容的内容,其中既包括乡村自然风景描述,也包含乡村生产、生活场景呈现。
贠文贤几乎在作品的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乡村自然景观描写,从“白鹿原上下起了春雨,一阵儿像绢丝一般,细细的,密密的,沙沙地洒落在地面,一阵儿又朦朦胧胧,好似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这片古原。”到“大梁沟对面沟坡上,几棵柳树的柳条,婀娜低垂,长出了黄绿嫩叶,在微风中轻轻拂动。”再到“昨晚下了一场大雪,麦苗儿被盖得严严实实,鲸鱼沟两岸白雪皑皑。”白鹿原上四季景色变幻,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农民们手捏穗大粒圆、沉甸甸的麦穗,能感觉到殷实、蓬勃、向好的生活摆在面前。
自然是自然界中各个事物的总和,自然史试图超越人类社会属性,或者说自然史书写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表演舞台和活动场景。同时作者还对白鹿原上的野菜进行详细描述:荠菜、苦菜、蕨菜、小蒜、马刺菜、蒲公英、麦品花,还有雨后的地软,这使得乡村世界首先呈现给人们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