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 阶段性特征、困境及发展路径
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国家着手修筑青藏、川藏等公路干线,初步打破了交通阻隔,但交通运输效率低、信息不畅、电力供应缺乏保障、边远封闭依然是西藏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藏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速阶段,交通网络持续拓展延伸,青藏、川藏公路多次升级改造,青藏铁路、支线机场建设取得新成效,程控电话普及、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城镇发展能力。截至2024年,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飙升至12.49万公里 [1 ],以高速公路、青(川)藏铁路及航空运输为基础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热电、水电及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完成,通电率近乎100% ;通信网络实现跨越发展,高速宽带入户率大幅提高,4G网络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率提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西藏落地生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数字西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西藏传统农牧业占据绝对主导,但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生产工具简陋、农作物品种单一等因素制约着高原农牧业的发展。工业近乎空白、服务业微乎其微,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更是无从谈起。在国家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优化,产业门类日益丰富,产品供给水平和劳动力吸纳能力逐年提升。在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旅游业、民族手工业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康养、研学多维度融合,极大丰富了高原旅游产业发展业态;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藏医药等产业不断涌现,催生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三)人口分布趋于合理、流动性增强随着城镇基础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西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攀升,由1950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4年的39.68%① , 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基于市场机制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牧民市民化进程有序推进,城乡人口互动频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进城安居乐业更有保障。边境城镇因边贸发展、国家政策扶持,人口集聚能力增强,成为守护边疆、促进交流的前沿阵地。人才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四)城镇功能不断提升拓展
西藏中心城镇已经由单一行政中心发展为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多元综合体,城镇功能向综合化、高端化迈进。城镇的产业、文化、旅游功能逐渐凸显,公园、绿地增多,生态环境宜人。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健全,以“一核一圈两带三区”为依托,全区各中心城市之间、“市-乡-村”之间协作与联动更加紧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城镇在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全方位增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城镇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便利性。
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虽取得诸多瞩目成就,但受复杂且独特的自然、人文等因素制约,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失衡影响了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以2024年为例,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0%、36.7%、54.3% ②, 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农业生产方
(二)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西藏传统农牧业占据绝对主导,但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生产工具简陋、农作物品种单一等因素制约着高原农牧业的发展。工业近乎空白、服务业微乎其微,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更是无从谈起。在国家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优化,产业门类日益丰富,产品供给水平和劳动力吸纳能力逐年提升。在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旅游业、民族手工业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康养、研学多维度融合,极大丰富了高原旅游产业发展业态;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藏医药等产业不断涌现,催生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三)人口分布趋于合理、流动性增强随着城镇基础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西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攀升,由1950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4年的39.68%① , 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基于市场机制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牧民市民化进程有序推进,城乡人口互动频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进城安居乐业更有保障。边境城镇因边贸发展、国家政策扶持,人口集聚能力增强,成为守护边疆、促进交流的前沿阵地。人才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四)城镇功能不断提升拓展
西藏中心城镇已经由单一行政中心发展为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多元综合体,城镇功能向综合化、高端化迈进。城镇的产业、文化、旅游功能逐渐凸显,公园、绿地增多,生态环境宜人。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健全,以“一核一圈两带三区”为依托,全区各中心城市之间、“市-乡-村”之间协作与联动更加紧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城镇在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全方位增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城镇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便利性。
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虽取得诸多瞩目成就,但受复杂且独特的自然、人文等因素制约,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失衡影响了西藏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以2024年为例,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0%、36.7%、54.3% ②, 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农业生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