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何以为继?— —基于浙江省山区县K县农村多案例分析
水平6.7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98个百分点。对K县229户农村老年家庭的调查发现,在日常照料类服务需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提供餐饮( 66.4% ) 。 2024年3月至8月,课题组对K县民政局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等开展访谈,并赴各村实地调研,了解农村的助餐情况。本文选取了K县W S村、XJ村和CT村3个村庄,通过“需求驱动-资源赋能-主体运营”维度,分析不同助餐服务模式的适用性及其可持续性。
(一)村集体自营的助餐服务模式
W S村位于K县T镇,距离县城40公里,户籍人口1187人,村民在外工作较多,常住人口397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263人,基本是留守老人。该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2万元。村里老年助餐需求量较大,为了消除外出工作村民的后顾之忧,W S村于2019年开始提供助餐服务,把村委会办公大楼整合成集“健康驿站、文化礼堂、共享食堂”等为一体的阵地,由村集体进行运营。WS村聘请村庄2名低龄老年人负责堂食服务,当前2名助餐工作人员(63岁、65岁,女)既承担烧菜做饭,又负责堂食的保洁服务,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另选聘村里的1名低保户( 43岁,男)负责配送餐,每月工资1000元,助餐管理人员由村委成员兼任。共享食堂除了春节7天不开放,其余时间每天供应中晚餐,菜品是2荤2素。60岁以下的村民用餐每人每餐收取10元;60-69岁、70-79岁、80-89岁的村民用餐每餐分别支付8元、5元、3元;90岁及以上的村民用餐免费。食堂每天用餐规模35人左右,其中行动不便的13名留守老人由配送人员送餐。
W S村的孝老敬老文化氛围较为浓厚,在外创业工作的乡贤关注村庄发展,创建乡贤基金。村“两委”干部利用乡贤基金常态化开展活动,例如在中秋节、重阳节等组织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聚餐,并赠送祝福礼品。村“两委”干部在共享食堂附近的集体用地上种植蔬菜,食堂的蔬菜基本能自给自足,这也部分减轻运营压力。
( 二)市场主体承运的助餐服务模式
X J村位于K县Y乡,距离县城12公里,户籍人口987人,该村距离县城较近,且村里旅游产业发展好,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常住人口712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250人,留守老人10人。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0万元,村级资产达亿元。对于65-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年龄的老年人,村里每人每月分别给予50元、 100元、150元、300元的补助。村里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较少,单独运营食堂成本过高,经核算,村委将助餐服务委托给在村经营的农家乐。农家乐在经营游客用餐业务的同时,承接村里的老年助餐服务,每人每餐收取15元。除了春节7天不开放,其余时间每天供应中晚餐,菜品是1荤1素1汤。60-64岁的村民用餐自付15元;65-79岁的村民用餐自付6元,村里补贴9元;80岁及以上的村民自付5元,村里补贴10元。根据农家乐提供的数据,每天用餐的老年人在10人左右。
X J村的老年助餐采取混业经营,农家乐在向村里老人提供中晚餐的同时,开拓来村的游客、研学团队等非老年群体用餐市场,拥有比较稳定的用餐需求,用餐群体的规模也较大,突破仅针对老年人用餐的规模限制、成本过高、难以持续等问题。
( 三)养老机构配送的助餐服务模式
CT村位于K县C镇,距离县城30公里,户籍人
(一)村集体自营的助餐服务模式
W S村位于K县T镇,距离县城40公里,户籍人口1187人,村民在外工作较多,常住人口397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263人,基本是留守老人。该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2万元。村里老年助餐需求量较大,为了消除外出工作村民的后顾之忧,W S村于2019年开始提供助餐服务,把村委会办公大楼整合成集“健康驿站、文化礼堂、共享食堂”等为一体的阵地,由村集体进行运营。WS村聘请村庄2名低龄老年人负责堂食服务,当前2名助餐工作人员(63岁、65岁,女)既承担烧菜做饭,又负责堂食的保洁服务,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另选聘村里的1名低保户( 43岁,男)负责配送餐,每月工资1000元,助餐管理人员由村委成员兼任。共享食堂除了春节7天不开放,其余时间每天供应中晚餐,菜品是2荤2素。60岁以下的村民用餐每人每餐收取10元;60-69岁、70-79岁、80-89岁的村民用餐每餐分别支付8元、5元、3元;90岁及以上的村民用餐免费。食堂每天用餐规模35人左右,其中行动不便的13名留守老人由配送人员送餐。
W S村的孝老敬老文化氛围较为浓厚,在外创业工作的乡贤关注村庄发展,创建乡贤基金。村“两委”干部利用乡贤基金常态化开展活动,例如在中秋节、重阳节等组织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聚餐,并赠送祝福礼品。村“两委”干部在共享食堂附近的集体用地上种植蔬菜,食堂的蔬菜基本能自给自足,这也部分减轻运营压力。
( 二)市场主体承运的助餐服务模式
X J村位于K县Y乡,距离县城12公里,户籍人口987人,该村距离县城较近,且村里旅游产业发展好,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常住人口712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250人,留守老人10人。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0万元,村级资产达亿元。对于65-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年龄的老年人,村里每人每月分别给予50元、 100元、150元、300元的补助。村里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较少,单独运营食堂成本过高,经核算,村委将助餐服务委托给在村经营的农家乐。农家乐在经营游客用餐业务的同时,承接村里的老年助餐服务,每人每餐收取15元。除了春节7天不开放,其余时间每天供应中晚餐,菜品是1荤1素1汤。60-64岁的村民用餐自付15元;65-79岁的村民用餐自付6元,村里补贴9元;80岁及以上的村民自付5元,村里补贴10元。根据农家乐提供的数据,每天用餐的老年人在10人左右。
X J村的老年助餐采取混业经营,农家乐在向村里老人提供中晚餐的同时,开拓来村的游客、研学团队等非老年群体用餐市场,拥有比较稳定的用餐需求,用餐群体的规模也较大,突破仅针对老年人用餐的规模限制、成本过高、难以持续等问题。
( 三)养老机构配送的助餐服务模式
CT村位于K县C镇,距离县城30公里,户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