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9版
新形势下我国面向欧亚区域的 交往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欧亚经济论坛为例
文/郭锋 张敏
  
  欧亚经济论坛作为我国面向欧亚区域开展国际传播与交往的前沿平台,在过去近20年中对我国与该地区的交流合作贡献卓著。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区域形势,欧亚经济论坛需不断创新提升,强化与欧亚地区的沟通协作,为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深化实施提供坚实支撑。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欧亚区域的交往现实,剖析我国面向该区域交往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就欧亚经济论坛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困境进行策略性探讨。

  2024年末,一则新闻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宣布,中吉乌铁路将于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自1997年提出以来,历经27年波折,统一轨道标准问题、融资与技术难题以及相关国家地缘政治的考量使其推进一度停滞,各方沟通也长期受阻。如今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这不仅对我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欧亚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标志着我国“向西开放”战略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我国面向欧亚区域的交往现状
  我国面向欧亚区域的交往并非局限于经济活动范畴,同样涵盖了面向欧亚区域的跨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是增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国际格局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着力推进“向西交往”战略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一)我国现有的欧亚区域交往合作平台
  我国与欧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多种因素驱动,历史渊源的延续、地缘政治的战略考量,以及自身经济成长和国际合作的需求,共同交织成为推动双方关系向前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推动力量共同奠定了我国与欧亚国家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关键基础,并催生了多个交往合作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迈进,在世纪交替之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形成内外联动之势,恰逢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开启了我国专门针对欧亚区域的交往实践。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将面向该区域开放合作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通过深化与欧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推动贸易流通和人文交流,该倡议促进了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其不仅有助于我国开拓海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