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援藏:为西藏阿里教育种下种子— —陕西“组团式”援藏教师群像录

付斌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
们依依惜别,也意味着陕西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三年能改变什么?
回到陕西的第一周,大暑酷热伴有高原脱适应症,付斌与同批回到陕西各个地市的老师们都有种不真实的撕裂感,“只要一提及拉阿高中,总觉得一切还历历在目,可理智告诉自己是真的离开拉萨了。”付斌感慨:“身历其中,有时候确实会感觉到漫长。可刚离开,却觉得三年时间,似乎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结束了。 ”
三年能改变什么?
雪域高原强紫外线毫不留情地为援藏老师们抹上不同程度的黝黑与高原红。付斌更甚,他笑嘻嘻地说,“如果不特意解释,别人都以为我就是西藏当地人。 ”
外在的改变易让人察觉,而老师们微妙而幽深的内心变化只有自己知道。“余生我们都会一直关注雪域高原、关注阿里,我们与拉阿高中已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连接。”付斌说,只要援藏过的老师都能懂得他的这种感受。没有这次援藏经历,大多数老师都过着平凡而毫无波澜的生活,“过去只要来西藏旅游一次,都会回味许久。”而这次是在这里实实在在工作和生活了三年。
三年里,陕西来的老师们一点点磨去惯常的教育思维和工作方式,沉下身来浸入藏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摸索适配这里孩子的教育方式时,许多人找回了刚入职时的忐忑和热情。
“ 可能是高海拔反应让一切都变得慢了起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跟着放缓慢了。”老师们眼见着在自己的引导帮助下,藏区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如同春天河流自动融化冰雪一般。
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始于1994年7月,“组团式”援藏教师工作则始于2016年。
援藏教育为何升级为“组团式”这种方式呢?这是经过长久“分散式”援藏工作后,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通过考察与总结了全国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以及北京、江苏等省市“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效果后,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立的一种新的教育援藏模式。尝试“以省包校”的方法,由十七个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每年选派800名援藏教师组成20个团队,对口支援西藏20所中小学;同时从西藏中小学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400人,到对口援藏省市和部属高校挂职锻炼、集中培训。
从2016年8月陕西省首批18名“组团式”援藏教师进入拉阿高中开始,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集中优质资源,以团队形式系统提升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解决师资不足、学科薄弱等问题。更要注重“输血”与“造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