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援藏:为西藏阿里教育种下种子— —陕西“组团式”援藏教师群像录

李勇与他的学生们
之前无法想象的。当第三批老师来到拉阿高中时,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的李勇老师已经是援藏老师中传奇式的存在。
这次与拉阿高中正式告别,距离李勇加入的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团队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整整9年。每批三年期结束,大家都在交接完工作收拾行囊时,李勇却在留与走之间犹豫挣扎。
付斌在临走的那些天,慢慢开始体会到了李勇与几位选择继续留在拉阿高中老师的心路历程。“阿里地区的藏族群众大都生活在高山牧区,家里都非常缺劳动力,很多家长并不愿意孩子上学。因而阿里教育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控辍保学。”据付斌介绍,“控辍”是阿里各级县乡村工作人员的任务,“保学”则是学校老师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学生因家乡环境与学校环境的割裂,产生心理、生理与文化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放假的时候还保证下学期按时报到,开学就有可能见不到人影了。“很多老师,临走的时候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给当地的老师反复叮嘱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问题。 ”
在第一个三年里,李勇从心理到身体慢慢适应了高原环境,基于这里学生的基础教育状况,他教学方式也渐渐地从过去快速度、高深度的教学习惯转向反复巩固基础知识,为藏族学生搭建起物理学习的知识框架,引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拉阿高中物理实验室就是由物理备课教研组长李勇一手建立起来,“没有教具,我就自制。”他还手把手培养出曲珍、白玛塔杰、雷彩霞、扎西拉姆等多位藏族徒弟。
第一批三年的教学中,李勇对师生关系有了全新的认知,几乎每一天,他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状态。“藏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既然送到千里之外的学校了,哪怕得病了,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还有很多孩子刚从牧区来到拉萨这样的城市并不适应,有时会翻墙出去跑到阿里地区办事处要求送他们回家。这样一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复杂了许多。他从藏族老师那里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加强联系,让学生们对他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样的环境里,也激发出了李勇异于过往的教师责任感与动力。“每个孩子在任何方面有所提升,都带给我不同以往的成就感。 ”
学校和学生们回馈他的是奖励。2018年,李勇获得学校颁发的教学贡献奖;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工作结束时,李勇获得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最美援藏教师”。相比自己原来所在中学,拉阿高中的物理教学更需要自己。为了不留遗憾,他第一次选择留下来。
物理学科的教与学是需要实验支撑的,习惯实验的李勇要让自己和时间做一场实验,他要看到自己的留任,能让拉阿高中物理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二批的三年里,李勇分别担任过高二、高三物理备课组长,他已经找到了让基础比较薄弱的藏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方式。鼓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形成性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更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