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1版
陕西教育援藏:为西藏阿里教育种下种子— —陕西“组团式”援藏教师群像录

  闫健在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
习的快乐与信心。
  “青蓝工程”是在这批援藏工作中启动的,采用师徒结对方式,提升本地教师专业素养。李勇的物理组采用观摩课与课后反思、经验总结,再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稿。他与同组老师探讨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引导碰撞出新的教学理念、方法。 2021年,李勇获得阿里地区实验说课竞赛二等奖;教学论文发表在第4期《散文选刊——教育世界》 。
  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结束时,拉阿高中高考物理取得不俗的成绩,这让李勇觉得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还需要继续探索下去,他又一次选择留下。
  这一次他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新一届入学新生因人施教,将复杂的内容进行转变整合,对知识点有所侧重,短期内让很多学生物理成绩有了可喜的突破。李勇的9年坚守让拉阿高中的物理教学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学校举行的物理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多人获得二、三等奖。2023年3月,李勇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优秀教育援藏人才”荣誉称号。
  9年里,李勇看到了他在时间里实验的成果,从2017年开始,拉阿高中高考首战告捷,以96.5%的上线率创造了阿里教育的奇迹,此后连续多年保持了95%以上的高上线率,将大批阿里学子送进了理想大学,2019年拉阿高中创建成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9年里在陕西省“组团式”援藏教育团队中,有很多老师都和李勇一样,都想看到自己藏在时间里的实验成果。2019年,宝鸡市渭滨中学的闫健老师加入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育团队来到拉阿高中。当时英语教学是学校的难点,闫健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快速融入当地教学中,基于当地学生学情,他加大校本研修力度,简化教材,创新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学期过后,教学效果明显。
  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闫健一直在探索如何最大化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藏族学生学英语最大的问题是课堂不敢张口,课后不敢和老师交流。他从内容、容量、速度中探索出一种新节奏,鼓励学生每天都带着问题上课,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带领学生探讨问题、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闫健手把手地传经送道,先后带出了嘎玛措姆、安倩、田林、苏杭杭等4名徒弟,获得 “青蓝工程”指导教师优异奖,被聘为“青蓝工程”专家评委。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华燕学校焦海军老师参与了陕西省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三年过后的2022年,他又一次申请加入了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焦海军感觉自己始终是拉阿高中的一分子,“这种感觉、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我一直魂牵梦绕的西藏情! ”
  2024年6月,焦海军参加了援藏教师赴阿里边境五县“送教下乡”活动,真切感受到了阿里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阿里基础教育的薄弱以及阿里教育人的心酸和不易,“我对教育援藏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