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畅: 教育家精神让教育生活的每个时刻生动饱满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各有侧重,相互依存。罗畅老师在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种精神,用爱和智慧架起师生间的情感长廊,托举起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多样巧思背后的赤子之心
访谈在年级公共教室里进行的,看到老师和陌生人在谈话,两个女生站在门口朝里张望,有些迟疑但又不想离开。罗畅老师看见后,笑着起身出去,女生和罗畅老师说话丝毫没有拘束感,谈话充满着深深的信任。原来,其中一位女孩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成绩不理想,不想再担任班长了,她向罗畅推荐一同前来的另一位女生,并说下学期自己想和这个新班长同桌,理由是可以相互促进学习。罗畅老师对女孩说:“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摸了一下你的头吗?”女孩以为当时老师是在批评她,说:“要上课了,当时我的书没有整理好,对不起!”罗畅老师说:“老师不是批评你。其实,我当时摸你一下,就是特别高兴,想肯定你一下。因为这次学考,你4门成绩都是A,多棒呀!”女孩低头表示学考对高考没啥用。罗畅老师告诉她,优秀是一种习惯,学考中的优异成绩说明她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了这次的学考,这种状态就会一直延续到高考,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成绩不会差的。并告诉女孩,她的请辞也很认真,老师会认真考虑换座调整和班长的事宜,下学期一开学就会回复的。
一回到办公室,罗畅老师立即把刚刚和学生的谈话记录下来。教师每天像这样的具体事情非常多,老师的1%,在学生那儿就是100%,万一忙忘了,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她的诉求,不关心她,女孩子的心思要理解尊重呵护,这样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能让她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不为这些她很看重的事分心。
每一位学生,罗畅老师从来都是诚诚恳恳、体贴入微地对待。访谈中,她不时说自己是一名很普通平凡的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助力学生腾飞。她表示,作为城市里的教师,教育资源丰富,比起乡村教师,做得还远远不够。谦逊的罗畅老师在大家的感知中是优秀的、敬业的、爱生如子的,她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诸多巧思运用,于微末处闪光,让人温暖。
罗畅老师说,如今的学生依然很看重成绩,但在表现方式上和过去有一些差别。他们可能不像二三十年前的学生看起来那么刻苦勤奋,外部环境变化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关键是老师要接受这些变化,并具有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
她说,自己有时候和学生讲话会委婉一些,但发现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无效的,乃至反效的。过后,她就反思这件事,觉得一定要分学生,对有的学生直截了当说,反而效果更好,这就是现实版的因材施教。学生类似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要求教师也不断学习,更准确了解每一届学生的所思所想。
向学生“示弱”,也是罗畅的一个变化。她会让学生给她推荐好听的歌,让学生教她唱两句;有学生书法厉害,就让学生教自己写字;看到学生桌子上摆着一些小手办,就说自己是“老古董”了,虚心地问学生有关手办的故事。有时候看电影电视,对某个情节有触动,就赶紧学习各种让学生们认可的方法,只为了能和学生们的小心思对上,让他们感觉这个老师和他们合拍,年轻人的事老师都理解!其实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小心思……把“示弱”迁移到师生关系当中,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
“ 老师也要给学生提供情绪价值。”罗畅老师说。她还提到老师一定不能吝惜表扬。她说,今年有个很优秀的女同学调整选科,从别的班转来,她的班主任对她赞不绝口。一次走廊里碰面,当那个学生喊老师好时,她就热烈回应道:“老师早就知道你了,进班前王老师就夸你,我还说不一定吧,现在看你配得上所有的表扬,特别优秀,相信你的优秀会给
多样巧思背后的赤子之心
访谈在年级公共教室里进行的,看到老师和陌生人在谈话,两个女生站在门口朝里张望,有些迟疑但又不想离开。罗畅老师看见后,笑着起身出去,女生和罗畅老师说话丝毫没有拘束感,谈话充满着深深的信任。原来,其中一位女孩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成绩不理想,不想再担任班长了,她向罗畅推荐一同前来的另一位女生,并说下学期自己想和这个新班长同桌,理由是可以相互促进学习。罗畅老师对女孩说:“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摸了一下你的头吗?”女孩以为当时老师是在批评她,说:“要上课了,当时我的书没有整理好,对不起!”罗畅老师说:“老师不是批评你。其实,我当时摸你一下,就是特别高兴,想肯定你一下。因为这次学考,你4门成绩都是A,多棒呀!”女孩低头表示学考对高考没啥用。罗畅老师告诉她,优秀是一种习惯,学考中的优异成绩说明她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了这次的学考,这种状态就会一直延续到高考,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成绩不会差的。并告诉女孩,她的请辞也很认真,老师会认真考虑换座调整和班长的事宜,下学期一开学就会回复的。
一回到办公室,罗畅老师立即把刚刚和学生的谈话记录下来。教师每天像这样的具体事情非常多,老师的1%,在学生那儿就是100%,万一忙忘了,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她的诉求,不关心她,女孩子的心思要理解尊重呵护,这样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能让她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不为这些她很看重的事分心。
每一位学生,罗畅老师从来都是诚诚恳恳、体贴入微地对待。访谈中,她不时说自己是一名很普通平凡的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助力学生腾飞。她表示,作为城市里的教师,教育资源丰富,比起乡村教师,做得还远远不够。谦逊的罗畅老师在大家的感知中是优秀的、敬业的、爱生如子的,她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诸多巧思运用,于微末处闪光,让人温暖。
罗畅老师说,如今的学生依然很看重成绩,但在表现方式上和过去有一些差别。他们可能不像二三十年前的学生看起来那么刻苦勤奋,外部环境变化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关键是老师要接受这些变化,并具有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
她说,自己有时候和学生讲话会委婉一些,但发现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无效的,乃至反效的。过后,她就反思这件事,觉得一定要分学生,对有的学生直截了当说,反而效果更好,这就是现实版的因材施教。学生类似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要求教师也不断学习,更准确了解每一届学生的所思所想。
向学生“示弱”,也是罗畅的一个变化。她会让学生给她推荐好听的歌,让学生教她唱两句;有学生书法厉害,就让学生教自己写字;看到学生桌子上摆着一些小手办,就说自己是“老古董”了,虚心地问学生有关手办的故事。有时候看电影电视,对某个情节有触动,就赶紧学习各种让学生们认可的方法,只为了能和学生们的小心思对上,让他们感觉这个老师和他们合拍,年轻人的事老师都理解!其实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小心思……把“示弱”迁移到师生关系当中,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
“ 老师也要给学生提供情绪价值。”罗畅老师说。她还提到老师一定不能吝惜表扬。她说,今年有个很优秀的女同学调整选科,从别的班转来,她的班主任对她赞不绝口。一次走廊里碰面,当那个学生喊老师好时,她就热烈回应道:“老师早就知道你了,进班前王老师就夸你,我还说不一定吧,现在看你配得上所有的表扬,特别优秀,相信你的优秀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