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版
罗畅: 教育家精神让教育生活的每个时刻生动饱满
  底色。她告诉学生,未来面对社会,面对诸多不确定性,要以做人的确定性,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从教经历中,让罗畅老师永远珍藏的故事有很多,但参加工作不久后,学生家长的一个鞠躬,让她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沉甸甸的责任。她说,现在的家长们可能不理解,高中三年,会有家长从没开过一次家长会,更没有和老师联系过一次。当时的宏志班,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如今家校协作是一项重要课题,而那时只要求自己更多地关爱帮助学生,希望通过多互动来最大程度帮助孩子成长发展。那时候有个男学生是安康人,往来交通很不方便,罗畅虽然是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但她能感同身受家长的不容易,知道家长来一次西安不容易。她悄无声息地关注着这个男生。有一天,办公室进来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拎着一袋核桃,径直走到她面前,什么也没说,直接就给她鞠了一躬。原来是男生考上了兰州大学,需要到学校取档案,父亲随孩子第一次来学校,就想着要来感谢她。罗畅说,那位父亲一看就是勤恳为一家人忙碌、不苟言笑的家长模样。当时是三个老师共用一间办公室,工位旁过道仅能过一个人。“你能想到吗?我当时还年轻,看到家长就像长辈一样。那样严肃的中年人,在那样有限的空间里,就这样面对面地给我鞠了一躬,我心里有多震撼!这一鞠躬是多大的分量,对我是多大的鞭策呀! ”
  罗畅庆幸自己从未辜负过每一位家长发自内心的情感,她努力去感受他们,她可以直视每一位教过学生的眼睛… …
  后来忙碌的工作学习中,罗畅老师偶尔还会接到这名男生从大学里打来的电话:“老师我们刚下晚自习,大学里挺好的。 ”罗畅老师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聊会儿天。应该是在他的成长路上,老师成为了他感觉到最温暖最安全的人之一,在他幸福或者最柔弱的时刻,他会不由地想起你。
  罗畅一直感恩来自学生家长的真情。但后来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她有一些转变,希望通过自己更精湛的专业,让学生慢慢有能力变得更通达、更柔韧、更坚强、更独立。她不愿意成为那个总是被学生一味感恩的老师,成为学生生命当中的精神依靠,而是要通过三年相伴,让学生变成一个开朗的、上进的、健康的、柔韧的、有力量的人,是一个有能力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人。
   是红烛更是一支生花妙笔
  在罗畅老师看来,教师自身也是有变化的,除了外界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内驱力来提升自己。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既是一支有奉献、有牺牲、有热情、有光亮的红烛,还必须是一支生花的妙笔。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
  罗畅常常在班级的QQ空间和学生家长们一起分享活动,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自己鲜活的一面,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她引导学生写活动感受,她坚信改变也许就在不经意的瞬间,一个思想的火花就会让学生突破长久桎梏自己的一些瓶颈。罗畅还会定期把学生的诗歌、散文等作品编写成集,已自编学生文集7本。她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帮助学生发表习作,以写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连年在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近10年来,罗畅辅导学生作品有89篇发表在《美文》等报刊上,151篇发表在校报《晨风》上。
  罗畅老师说,她崇拜教育大家于漪老师,其主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于漪老师说,“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 教师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要见书又见人”“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每个学生都能做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都融进她的每一堂课中,她会在学生进步时,第一时间表示祝贺,也表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