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AI技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以远东第二小学为例
  便是为AI赋能思维课堂做准备。 2025年7月16日,座谈会当天,学校管理层及各学科教研组骨干老师都坚守岗位,部署工作,确保新学期AI赋能思维课堂平稳有序开展。
  王华娟副校长还牵头组织申报了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I辅助小学语文备课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以“AI辅助”“小学语文备课”为关键词,对AI辅助小学语文备课效能提升进行实践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指借助学校定制的“启慧星”思维教研智能体与DeepSeek、 K im i、豆包、即梦、文心一言等通用型AI工具,为小学语文备课提供资源生成、策略建议等支持服务。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六步备课环节”:精准制定目标,情境任务创设,逆向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支架搭建,分层作业设计。该课题将融入国内学者研究的AI辅助“人机协同”教学架构,构建新型AI辅助备课模式,同时,针对不同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差异化的AI备课教学策略。
  课题主要研究目标导向(精准制定备课目标)、工具协同(根据目标选择最优工具组合)、人机协同(教师对AI生成内容进行修正)、效果评估(利用工具反馈和课堂观察等评估备课效果)等几部分,并结合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不同实践活动对资源、方法、评价的差异化需求,借助A I设计教学策略。同时,基于思维发展型课堂五要素,融合语文学科素养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分析、课后师生访谈等方式,评估AI设计策略的实际效果并持续优化。该课题还计划构建多维度的备课质量指标评估体系,涵盖备课效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能力发展、学生素养提升等维度。同时,结合全区推广的“AI教研员”评课系统数据,通过阶段性评估与对比分析实现从策略验证到常态化教学提质的有效衔接,为课题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提供实证支撑。
  据王华娟等人研究,在国外,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人工智能(AI)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以系统化方式辅助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研究突出。英国投入400万英镑支持AI教案生成工具研发,减轻教师行政负担。以色列计划培训7万名教师使用AI备课工具,并引入科技公司导师支持技术整合。微软教育发布的2025年报告显示,31%的教师使用AI生成教学提示, 29%用于创建课程材料,备课效率显著提高。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等文件,在国家宏观层面,正积极推进AI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促进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一些省份陆续发布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文件,各地学校纷纷实践AI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远东二小积极主动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部署“远二启慧星”,开启了学校“人机共研”教育新生态的崭新篇章。
  尽管远东二小使用“启慧星”智能体在陕西省内为先行先试之举,但王华娟认为,和国外和国内科技发达地区学校相比,他们学校也明显落后了。目前,在浙江、北京、深圳等地,都有团队在研究应该如何在课堂中的运用AI技术,而他们学校才开始研究如何将AI融入到教学中,切入到教研中,即让AI和教学同行、让AI和教研同行。另外,国外已经对AI伦理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才起步。
  王华娟介绍说,下一学期开学初,学校计划邀请西安市教科院教研员马俊华等专家学者来校,带动学校A I辅助数学教学。“假期我们将继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减负。”据介绍,“远二启慧星”已经实现对教学全员全学科全过程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