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3版
陕西民办高校嬗变与破局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校地共建合作签约仪式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受人口结构变化、经济承受力下降、社会需求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私立大学频现停办现象。中国民办高校也逐渐由大规模扩张进入生源萎缩的拐点期。 2021年,全国9所民办高校集中关停; 2023年起,“招生难”现象蔓延,生源争夺日趋白热化,多地民办本科院校出现了较大规模招生缺额,即使经历多轮大幅降分补录,依然难以填满计划名额。民办高校没有财政拨款兜底,维持运营主要靠学费收入,生源数量便是它们的命脉。而出生人口减少已成事实,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跌破千万,意味着18年后的2040年,所有高校都将面临生源紧缺的危机,而最先受到冲击的则是民办高校。
  锻造蓝领骨干:交大城院的突围
  “ 现在还有十年的时间应对挑战,能否把握这十年,决定学校的存亡。”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副校长(代理校长)朱旭说,“在未来的竞争中,民办教育不可能消亡,只是适者生存。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下简称“交大城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495.9亩,设有9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1800人,是一所小而精的高校。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独立学院,交大城院的校院二级领导、学科带头人都来自交大,这一背书使得交大城院的招生质量位居陕西省民办院校首位,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交大城院建校之初便确立了清晰的生存逻辑:与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互补发展——西安交大聚焦研究型高端人才培养,交大城院则锚定应用型人才输出。“具体来说,是培养生产技术一线的技术骨干,我们所有的课程与环节设置,都受这一目标驱动。 ”朱旭说。这一战略选择为交大城院奠定了差异化发展的基础。
  交大城院的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科领域,电气信息工程是其重点发展专业之一。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城市学院设立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以服务陕西电力及新能源产业为目标,通过调研区域企业及研究机构需求,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其次,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在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方面的学科基础,设立了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此外,基于黄河文化艺术设立艺术学院,响应市场需求设立的护理与康复学院,成为交大城院的特色学院。
  在人工智能深度渗透各行业的背景下,工科较文科、经管类学科表现出更强的抗冲击性,但也在被人工智能重构。面对这一趋势,交大城院在传统工科专业中融入智能化元素,推动专业改造升级。“人工智能听着高大上,但真正落地到相关的岗位上去的话,一定要和具体的技术相结合。”朱旭说,“我们的机器人专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主要精力不在研发,而在维修维护,现在有很好的市场预期。我们现在就是要把新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做强、做精、做实,同时保持两个特色方向更加鲜明,以此来保持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