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形式的分层,作业布置要力求形式多样化。“三段四化”作业不仅助推学生习惯养成,也提升了学生学业质量。学校一年级五班罗方妤同学表示:“我喜欢上课后服务。数学老师会带我们做有趣的游戏,音乐一响起,同学们都会跳起来,在数学游戏比赛中我们掌握了知识。”六年级一班张炳义同学的家长说:“课后服务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有效解决了我辅导孩子作业的大难题。我看到了老师布置的许多有趣的作业,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很高。 ”
  “三段四化”作业设计研究也同步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科院组织的作业设计比赛中,有20人次教师获得大赛奖项,坚定了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的信心。
  (三)教育的延伸:研发校本课程
  “教育的延伸”就是学校在夯实“一类国家基础课程”基础上,持续、动态研发设计“微光课程”体系的校本课程:二类拓展性课程、三类选择性课程、四类实践性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在调研学生社团课程需求后,在假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研发校本课程,撰写包括“课程目标、实施年级、所需课时、课程评价、课程实施框架以及每节课教案”等内容的《课程纲要》,部门把关审核,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 二类拓展必修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按照“ 1+X”模型组建学科课程群,学校研发了26个拓展课程,将以前较为碎片化的学科活动项目化、层级化,所有学生均享受该类课程。同一类课程,不同学段、不同内容与目标。国学晨诵、我是小作家、思维技能训练课、花样跳绳、竖笛进课堂、纸艺进课堂等拓展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三类社团选修课程”研发了75个年级社团、37个校级社团,共计112个社团课程。课后服务课程涉及课程体系“人文之光、科技之光、艺术之光、健康之光、创新之光”全部五个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文之光”领域有趣味识字、名著欣赏、微型演讲、我是小作家、绘本阅读等课程。“科技之光”领域有思维训练课、数学游戏、数学与生活、数学实验室、数学文化、做中学等课程。“健康之光”领域有好玩的体育游戏、魅力足球、动感篮球、花样跳绳、男女生课堂等课程。“艺术之光”领域有竖笛课程、合唱课程、纸艺课程、版画课程、世界经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创新之光”领域有我是小记者、礼仪课程、人工智能机器人、3D建模等课程。
  “ 四类综合实践性课程”包括“微光节日”课程和“主题实践”课程。“微光节日”课程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和“校园节日”课程。“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设系列活动;“校园节日课程”有科技节、阅读节、生命节、艺术节、建队节、体育节等。“主题实践”课程包括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等仪式课程以及假期实践课程、研学课程、项目式劳动课程等实践课程,激励每个孩子不断成长、成功、成才。
  三年级六班仇梓凌同学表示:“学校的课后服务我非常满意。大家在一起就会不甘落后,能高效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每周三的社团选修课程,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二年级三班张懿苒家长认为:“课后服务特色社团丰富多彩,充实了孩子的校园文化生活。课后服务也导致了老师工作时间延长,压力增大。在这里真诚地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 ”
  第二阶段:课后服务模式多元化
  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是多元的,研发的校本课程形式与内涵是多元的,所以采用的课后模式策略也应该是多元的。面对较大规模学校的校情,学校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形成两类实施模式,为学生创造多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