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1版
探析“双减”政策实施的 积极实践与协同治理之道— —基于西安市莲湖区中学教师的实践视角
文/杨丽娟

  教师为学生们带来情绪管理主题心理课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一线执行者,中学教师既是政策成效的直接体现者,也是基层教育创新的积极探索者。本文结合西安市莲湖区多所中学的教学实践,从作业管理、课堂效率、课后服务、家校协同四个维度,展现了政策实施中中学教师的积极作为。同时又详细提炼了莲湖区一些学校本土化的经验,提出符合中学教育特点的协同治理建议,为“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添柴加薪。
  政策实施背景与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西安市莲湖区中学教育领域发生显著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规范,课后服务广泛覆盖 ,学生日均书面作业时间较政策实施前明显减少 。作为联接政策与学生的关键纽带,中学教师承担着三重核心角色:作业改革的实践者,在“减量”与“提质”的平衡中,积极设计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分层作业,让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的提升者,努力在40分钟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巧妙应对中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课后服务的供给者,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涉及学科辅导、社团指导等多元任务,平均每周承担一定时长的课后服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中学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学生个体差异大等特点,但教师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