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9版
“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城乡比较研究— —基于全国26314份家长问卷调查数据
  

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从长期来看,政策实施效果主要表现为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业负担合理、家长焦虑缓解、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2023年为“双减”政策实施的第3年,正是检验其成效的关键时期。因此,课题组于2023年4-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并采取了分组分层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样本选取方式。
  1、政策效果评估维度
  为有效评估“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多维度进行考察。学校教育维度主要从教师布置作业合理程度、与学校联系紧密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发展维度涵盖了学业负担实际减轻幅度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家长影响维度则是重点关注教育支出变化、教育焦虑缓解程度以及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情况。
  2、城乡划分标准
  本研究采用六级分类标准,将样本划分为:(1)中心城区:市级或县级行政中心的核心区域;(2)边缘城区:与中心城区相邻的建成区; ( 3)城乡接合部: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4)县辖镇区:县级市下辖的非城关镇驻地;(5)农村地区:行政村及自然村。为形成城乡对比,本研究将1-4类划分为城镇地区,第5类划分为农村地区。
  本研究构建了系统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框架,以科学评估“双减”政策实施成效。该分析框架兼顾政策文本要求与研究可操作性,既关注短期量化指标的改善,又着眼于长期教育生态的优化,为全面评估“双减”政策成效建立了科学的测量体系。
  中国“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城乡比较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为从家长视角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城乡间“双减”政策实施效果差异,本课题组于2023年4-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家长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了分组分层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样本选取方式:以我国东、中、西部为分组,选择了除港澳台外的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一层样本;每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二层样本;每个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选择1-2所小学初中作为三层样本;各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采样,以2个班为每个年级班数的下限,作为四层样本。最终,收到调查问卷27165份,剔除填答时间过短的问卷以及不熟悉孩子教育情况的家长问卷,剩余有效问卷26314份,问卷有效率为96.87%。样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实施效果
  1、学校教育层面
  通过对学校教育层面“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城乡比较分析(见表2),研究发现城乡地区在学业负担、作业设计和家校联系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特征。首先,在学业负担方面,农村学生承受较重学业压力的现象更为突出。数据显示,认为孩子学业负担“非常繁重”和“比较繁重”的农村家长比例均高于城镇家长(7.46%〉3.82%,11.32%〉10.85%)。其次,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