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 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策略研究
当前,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广西具有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民办高校存在国际化理念相对滞后、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需在理念革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合作深化及机制完善等维度开展转型探索,为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供实践参考。
随着教育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国际化成为广西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路径。广西凭借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为广西民办高校开展教育国际化营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西共有26所民办高校,这些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与国内外先进高校相比,仍存在诸多差距,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挑战。推进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其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对于优化广西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日益丰富
广西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侧重东盟国家,部分民办高校成立了面向东盟的二级学院。截至2025年3月,广西多数民办本科高校与东盟国家部分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形式多样,涵盖教师互访、学术交流、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多个领域。例如,南宁学院近三年不断扩大“朋友圈”,与六所东盟国家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南宁学院-东盟高校“有邻”联盟。2024年揭牌成立了南宁学院-博特拉商学院MBA中心、南宁学院-高科国际教育中心,为引进和共建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平台;开发吉隆坡建设大学硕士联合培养、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硕士联合培养、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硕士预科项目等六个国际硕士生项目。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泰国、越南等多所高校开展“3+1”“2+2”联合培养项目,每年选派大量学生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同时接收来自东盟的留学生。南宁理工学院与泰国梅州大学共建“东盟法商学院”,在跨境投资法律、国际经贸规则等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此外,部分高校还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