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 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策略研究
层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1 0] 建立健全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前期调研、过程管理和后期评估,确保教育合作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国内教师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五)完善国际化办学保障机制
自治区政府可通过设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专项基金的形式,加大对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工作,帮助民办高校提高生均国际化专项经费投入,扩大留学生的奖学金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留学生管理、外教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定期对教育国际化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加强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营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六)强化区域特色与优势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哨站,广西民办高校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政策红利,深耕区域特色,打造国际教学品牌,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多样化教育合作。例如,通过“特色资源转化-产教协同出海-数字基建赋能-制度创新突破”的全链条设计,在轨道交通、跨境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国际物流、语言文化等领域,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促进中外高校双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既懂国际规范而又懂专业知识的人才。此外,广西民办高校可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向东盟国家师生展示中国广西区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
当前,国际教育格局复杂多变,国家推动民办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改革。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艰巨工程,挑战和机遇并存。广西民办高校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推进广西民办教育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理念更新、课程重构、师资培育、合作深化及机制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转型升级,有助于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广西民办高校应加强国内外教育国际化发展动态的跟踪和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科学规划,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为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 [R].2021.
[2]李碧.面向东盟的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27):87-90.
[3]曾扬阳,李冬冬,彭洁.“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讨[J].广西教育,2020(23):107-108.
[4]唐燕艳.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1(19):15-17.
[5]谢志芳,陈温柔. 主题教育“三进”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建设[J].福建教育,2025(4):18-22.
[6]孙有中,张莲,陈法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原则与路径[J].外语界,2024(2):2-6.
[7]王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价值逻辑、现实表征及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7):18-25.
[8]张天乾,张南.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思考[J].新西部,2023(7):187-189.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
[10]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江苏高教,2020(3):109-119.
作者简介
张天乾 南宁学院东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外语教学
(五)完善国际化办学保障机制
自治区政府可通过设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专项基金的形式,加大对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工作,帮助民办高校提高生均国际化专项经费投入,扩大留学生的奖学金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留学生管理、外教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定期对教育国际化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加强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营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六)强化区域特色与优势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哨站,广西民办高校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政策红利,深耕区域特色,打造国际教学品牌,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多样化教育合作。例如,通过“特色资源转化-产教协同出海-数字基建赋能-制度创新突破”的全链条设计,在轨道交通、跨境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国际物流、语言文化等领域,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课程,促进中外高校双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既懂国际规范而又懂专业知识的人才。此外,广西民办高校可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向东盟国家师生展示中国广西区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
当前,国际教育格局复杂多变,国家推动民办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改革。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艰巨工程,挑战和机遇并存。广西民办高校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推进广西民办教育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理念更新、课程重构、师资培育、合作深化及机制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转型升级,有助于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广西民办高校应加强国内外教育国际化发展动态的跟踪和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科学规划,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为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 [R].2021.
[2]李碧.面向东盟的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27):87-90.
[3]曾扬阳,李冬冬,彭洁.“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讨[J].广西教育,2020(23):107-108.
[4]唐燕艳.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1(19):15-17.
[5]谢志芳,陈温柔. 主题教育“三进”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建设[J].福建教育,2025(4):18-22.
[6]孙有中,张莲,陈法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原则与路径[J].外语界,2024(2):2-6.
[7]王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价值逻辑、现实表征及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7):18-25.
[8]张天乾,张南.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思考[J].新西部,2023(7):187-189.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
[10]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江苏高教,2020(3):109-119.
作者简介
张天乾 南宁学院东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