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欠发达农村 学前教育质量的家长满意度调查
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关键且艰难的“最后一公里”。本文聚集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家长满意度,旨在通过研究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各个指标的满意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供需差距,从而为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探寻科学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欠发达农村家长对幼儿获得的生活照顾和便利性满意度较高,对园舍条件和师资水平满意度较低;学前教育质量观、学历和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其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应持续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改善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转变家园共育模式,提高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认知与理解。
问题的提出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蓝图和内在要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合理配置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国家采取措施,倾斜支持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保障适龄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是无可回避、亟须解决的核心难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
精准探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供需差距,能够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然而,以往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城市家庭对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的影响,较少关注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真实诉求。满意度,即相关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达成某种期许,对客体属性、价值、意义满足其需要程度的评价。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是指在满足孩子有园可入的前提下,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与满足自身对幼儿期许及满足程度的评价[1,2]。幼儿家长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不是被动接受学前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