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欠发达农村 学前教育质量的家长满意度调查
的所有维度都能给家长充分的信息判断,如幼儿的发展结果,这个质量指标的判断并非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感知的。因此,欠发达农村幼儿家长对核心需求维度和发展需求维度的学前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受感性认识和外在可感知的质量信息的影响较小,而受自身主观的质量观念的影响较多,如注重学前教育升学功能的家长追求孩子短期学习效果,对幼儿园教授读写算知识的需求较明显;注重学前教育终身奠基功能的家长更强调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习惯品质的养成,对读写算知识的需求较低,对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社会性习得需求较高。
2、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随着家长学前教育质量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自身育儿能力和育儿经验的增多,欠发达农村幼儿家长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念会发生变化,其对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公办幼儿园通过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长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了解,改变欠发达农村部分幼儿家长忙于生计而充当幼儿教育的“甩手掌柜”的现象。随着家长对幼儿园活动参与度的增加,家长越来越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科学的育儿理念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渐渐被家长接受,因而家长过分追求“小学化”教育的需求被消退,从而使家长更加认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从而减少了“小学化”教育的不合理质量观引发的学前教育质量信息不对称,更加倾向于认同符合幼儿兴趣和成长需求的教育活动。再如,二孩父母经过头胎幼儿养育经验的积累,更加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于是在二胎幼儿养育过程中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关注幼儿园教育师幼互动、课程实施、教育资源开发等过程性质量,因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各个维度比较“挑剔”,因而满意度较低。
3、学历和收入水平影响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父亲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多以幼儿的需求是否得到合理满足为依据,而较少受到主观因素和外界宣传的影响。欠发达农村大专以上学历的父亲都能认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危害,不少父亲表示,他们是迫于功利化“大环境”才无奈认同孩子所上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幼儿园进行读写算知识的训练。张娜(2012)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评价不同,学历层次越低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越高,而学历层次高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偏低。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满意度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5]父亲的学历是影响家庭对教育价值认识程度和家庭对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父亲的学历越高,家庭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真实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就更加准确,不会盲目随大流而追求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表面价值,从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趋于理性,受社会化功利思想和幼儿园自我宣传的影响较小。面对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依然存在的[6]现实,父亲的学历越高,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越低。
胡平、秦惠民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政府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收入水平越高,满意度越低。
较高收入家庭对子女学前教育质量期望比教育机会期望的层次要高,实现的难度也更大。这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认识不仅有基于自身身份、认知的主观预期,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子女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更多满足教育需求的替代性方案,对孩子所上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而是带有“挑剔”地评价,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理想化的成分较多,因此,这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较低。
研究结论
(一)家长的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到“比较满意”之间
欠发达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
2、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随着家长学前教育质量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自身育儿能力和育儿经验的增多,欠发达农村幼儿家长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念会发生变化,其对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公办幼儿园通过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长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了解,改变欠发达农村部分幼儿家长忙于生计而充当幼儿教育的“甩手掌柜”的现象。随着家长对幼儿园活动参与度的增加,家长越来越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科学的育儿理念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渐渐被家长接受,因而家长过分追求“小学化”教育的需求被消退,从而使家长更加认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从而减少了“小学化”教育的不合理质量观引发的学前教育质量信息不对称,更加倾向于认同符合幼儿兴趣和成长需求的教育活动。再如,二孩父母经过头胎幼儿养育经验的积累,更加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于是在二胎幼儿养育过程中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关注幼儿园教育师幼互动、课程实施、教育资源开发等过程性质量,因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各个维度比较“挑剔”,因而满意度较低。
3、学历和收入水平影响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父亲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多以幼儿的需求是否得到合理满足为依据,而较少受到主观因素和外界宣传的影响。欠发达农村大专以上学历的父亲都能认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危害,不少父亲表示,他们是迫于功利化“大环境”才无奈认同孩子所上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幼儿园进行读写算知识的训练。张娜(2012)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评价不同,学历层次越低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越高,而学历层次高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偏低。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满意度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5]父亲的学历是影响家庭对教育价值认识程度和家庭对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父亲的学历越高,家庭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真实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就更加准确,不会盲目随大流而追求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表面价值,从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趋于理性,受社会化功利思想和幼儿园自我宣传的影响较小。面对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依然存在的[6]现实,父亲的学历越高,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越低。
胡平、秦惠民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政府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收入水平越高,满意度越低。
较高收入家庭对子女学前教育质量期望比教育机会期望的层次要高,实现的难度也更大。这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认识不仅有基于自身身份、认知的主观预期,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子女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更多满足教育需求的替代性方案,对孩子所上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而是带有“挑剔”地评价,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理想化的成分较多,因此,这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较低。
研究结论
(一)家长的学前教育质量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到“比较满意”之间
欠发达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