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0版
基于朋辈支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 预警与干预模式研究

  持系统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家长、同伴、教师等未被充分纳入干预网络,使干预模式的整体效能受限。00后大学生因尚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成熟度不足,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乐观的就业前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极易诱发心理危机。这类危机往往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而成,某个偶然事件的刺激则成为导火索,使心理压力达到临界点,最终引发全面爆发。此外,现有干预多侧重危机后的处理,缺乏系统的预防与长期跟踪,亟须完善全方位的支持与干预体系。
  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够系统。分析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案例发现,不少采取极端方式应对困境的学生在生前已长期表现出情绪、认知和行为异常,心理处于失衡状态,这些心理危机事件往往持续已久,在学生选择自杀前本有足够的干预时间。然而,一些学生在心理危机中认知受限,认为无人可依或尝试求助未果后放弃求助,而辅导员在高比例的师生关系下难以持续跟踪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需长期、系统推进,尤其后续的跟踪与持续关注至关重要。单次干预虽能暂时缓解危机,但由于心理危机具有反复性,若后续跟踪缺失,学生可能再次陷入危机。然而,由于高校专业人员不足,需干预和跟踪的学生数量较多,导致供需失衡的问题亟待解决。
  朋辈支持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
  第一,朋辈之间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需求是获得“亲密感”,解决“孤独感”。因此,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他们当前的主要困惑之一。但是,时代变化带来的思想观念多元化,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实生活中来自教师、家长的支持很难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朋辈因年龄和社会环境的相似性,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们当前的所感所想,即使出于经验不足无法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可以从情感上给予支持,从而建立信任关系,当学生遭遇危机时,有了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有可以求助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再仅仅依赖于最极端的解决方法。
  第二,朋辈之间具有天然的信任感。在专业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首先需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也是有效朋辈帮助的基础。由于朋辈支持者本身来自学生群体,分布在学生之间,能够广泛接触同学,并且已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信任,因此在提供心理支持时更具优势,也更容易关注到心理危机事件的线索,朋辈之间的平等性和共同经历使危机中的个体更容易信任支持者。
  第三,朋辈支持的即时性与高覆盖率。在高校等环境中,朋辈之间的互动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信号。相比心理咨询中心,朋辈支持覆盖面更广,朋辈的干预更具即时性与可操作性,对传统的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起到了补充作用。
  基于朋辈支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构建
  基于朋辈支持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模型以学生群体中的朋辈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