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朋辈支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 预警与干预模式研究

朋辈支持活动
持续参与朋辈支持项目的学生,其SCL-90量表总分下降23.6%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提高18.9%,心理危机发生率降低37%。这种立体化支持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预防危机,更在于培育积极心理资本。当学生通过定期参与形成稳定的支持网络时,相当于在校园中建立起动态的心理免疫系统——既能在日常积累心理弹性资源,又能在危机时刻激活多重支持通道。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22年实践所示,将朋辈支持与正念训练、表达性艺术治疗相结合后,学生主动求助意愿提升54%,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成功率从68%提升至89%。这种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培育”的模式创新,正是破解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所在。
第四,完善异常上报机制,增强心理危机预警敏感性。朋辈互助员、宿舍长、心理委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能够看到他们日常的生活状况,通过培训这些学生的心理危机识别敏感性,监测日常存在潜在危机信号,建立信息收集与处理平台,鼓励学生或朋辈报告异常情况。澄清该系统的目的是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而非监视学生隐私。
第五,增强危机后支持系统,形成心理危机干预闭环。心理危机具有反复性,一次解除心理危机不代表永久的安全,因此在心理危机干预后的支持与帮助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鼓励脱离危机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对于不愿意参与心理咨询的学生,也要建立定期访谈机制,培养朋辈帮扶员的基础谈话能力,定期进行有温度、有力量的谈话,及时了解脱离危机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超出能力范围或评估出对方当下的状况出现危险线索时,及时向心理中心专业咨询师转介,由咨询师进一步评估与咨询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向医院转介,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文从朋辈支持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一支朋辈帮扶队伍,在日常中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危机线索,建立匿名信息上报机制,及时对可能出现危机的学生进行干预。同时,在日常中开展朋辈互助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在遇到心理危机事件时,用更丰富的危机事件应对方式取代更极端的应对方式。最后,通过培训朋辈支持员的心理咨询能力,完善学校传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后干预支持系统,对脱离危机的学生进行持续的支持与帮扶,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闭环。本文提出的基于朋辈支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模式可以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提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现状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73-75.
[2]柳静,王铭,孙启武,等.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的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2):477-482.
[3]陈雨濛,张亚利,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5):991-1004.
[4]梁娟,罗海据.大数据挖掘方法在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12):1821-1824,1827.
作者简介
马海蓉 西安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赵卓玥西安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早宁西安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