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规则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以典型个案为例
广州某高校对引发宿舍火灾的学生“只补偿不处分”的做法,暴露出当今高校规则教育陷入弱化、虚化、边缘化的困境,根源在于大学生与高校对规则以及规则教育存在认知偏差、高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高校维稳取向以及怠于履行规则教育主体责任。为建立规则教育长效机制,培育学生法治人格,高校应当建立“惩戒即教育”的价值共识;正确对待处理教育与管理的辩证关系;优化制度设计,消除内在冲突;适度提高违反规则的代价;突发事件处置从“维稳优先”向“法治优先”转变。
规则失灵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情回顾
发生在广州某大学学生宿舍的一场火灾将当今高校规则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暴露无遗。2020年10月16日下午,广州某大学一女生宿舍烈焰澎湃、浓烟滚滚,发现险情的学生第一时间将险情报告宿舍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接到消息后立即报警,然后消防队迅速出动,半小时后火被扑灭。当晚,涉事宿舍和周边受牵连宿舍的41名学生被安排入住学校招待所,几日后被转移到空余宿舍居住。次日,属地消防队作出调查结论,认定起火原因为该宿舍学生郑某将已燃尽的灭蚊片用纸巾包裹后丢入垃圾桶,然后离开宿舍,有余温的灭蚊片将垃圾桶内可燃物引燃,造成火势蔓延,最后酿成火灾,将该宿舍六名同学的生活、学习用品基本烧光,而且对宿舍内家具和墙壁造成严重损坏。据估算,火灾导致学生和学校财产损失近20万元。大火扑灭后,该校及时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善后处置,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积极协助属地消防队开展灭火行动与事故原因调查;二是及时安排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做好涉事学生的生活安置和心理安抚,确保他们生活正常、情绪稳定;三是对涉事学生进行经济补偿(肇事学生郑某获得23000多元补偿,五位受灾室友分别获得15000-25000元不等的补偿),但未追究肇事学生郑某任何责任;四是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安全大教育和安全大检查。
(二)案例透视
在学校的运筹帷幄下,事件迅速得到平息。但是,本案的发生与处置,暴露出肇事学生及其所在高校在规则教育上面临着三重断裂。
1、认知断裂。作为大学生,肇事学生郑某在灭蚊片使用、余烬处理、垃圾处置三个环节都违反了操作规范:首先是未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