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4版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险类型分类制定应对措施,如部分风险由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直接处理,部分风险由工作人员线下依规处理,部分风险汇报学校中高层研判处理;同时,明确信息系统自身风险的应对策略。如此可在财务风险发生时迅速响应,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三)整合内部资源,抓好平台建设,增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重新构建高校智慧财务平台。借助新兴技术,整合财务、人事、资产、后勤、教学、科研等系统的数据和端口,通过管理协同贯通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全面对接和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信息壁垒,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将高校风险管理措施,如权责划分、核对稽查、预警、预处理等嵌入系统,借助流程控制和数据驱动实现自动评估、预警和处置,有效提升高校风险分析和决策效率。三是选择信誉卓著、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工作,保持其先进性和稳定性。四是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严密防范系统自身风险。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预防财务信息泄露、篡改或遗失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优化人才队伍,抓好培养培训,充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储备
  高校应围绕引、育、用、管,建立全流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开阔视野,在选拔时注重引进业务精湛、熟悉信息技术且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优先考虑有相应工作背景的人才。注重新老搭配和梯队建设,确保财务人才队伍不断档。二是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联合高校内部信息化部门或外部第三方软件公司,针对财务人员在业务工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组织与先进单位的交流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感知能力。同时,加强对国省相关政策法规变化的宣讲,及时调整落实,确保财务执行合规合法。三是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类审计、巡察巡视和检查评估等工作,通过实践锻炼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探索试点政策,安排财务人员进入业务部门短期工作,以便及时掌握业务动态。在财务部门内部推行轮岗机制,让财务人员在多岗位历练,快速提升综合素养。四是鼓励财务人员精进财务管理、高校业务和信息技术“三重技能”,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知识竞答、技能比赛等活动,对于表现出色的财务人员,在评奖评优、工作考核中给予政策倾斜,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已难以适配高校的发展现状。唯有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方能提升高校精准识别、科学评估、有效处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然而,目前高校在此领域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均衡、体制机制不完善、硬件设施支撑不足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高校亟需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整合平台建设以及优化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入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互促互进,推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日趋健全,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晓东.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7):89-91.
  [2]张雪.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23(7):100-102.
  [3]王璟璇.数智化时代高校财务风险识别和管控研究[J].会计师,2023(17):103-105.
  [4]吴庆芳,阳锡叶.报账单自动“跑”起来[N].中国教育报,2025-04-24(01).
  [5]朱笑笑,陈佩红.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资金风险管理对策[J].新会计,2023(9):41-43.
  [6]王璟璇.基于智慧财务的高校内控优化与风险管控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3(3):76-82.
  [7]郑小翠.高校财务信息化的风险类型及防控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23(33):7-9.
  [8]王磊,段高培,曹瑞霞,等.信息化视角下的高校“业财融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4):79-81.
  作者简介
  陈 园 陕西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财会政策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