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5版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
文/李广宇 卫洁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实证调查数据,系统剖析大学生自媒体活动行为,分析特征,探寻困境根源,进而提出“价值引领-文化认同-理性构建-全面发展”四维协同的自媒体网络素养培育路径,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交往理性理念、优化网络行为生态、促进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方案。

  截至2025年2月,国内市场检测到的活跃APP数量为260万款,以微信、抖音、微博、B站、小红书为代表的自媒体,具有信息海量、推送精准和沉浸性体验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交往个性化与社群化的需求,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交往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虚实交织的交往生态,既冲击着传统社交伦理,又深刻重塑着大学生的认知模式与价值判断。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媒体活动行为,提升网络素养,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命题。
  大学生自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涉及5所陕西高校,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陕南地区,其中本科2所,高职3所。调查方式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研采用问卷星网络调研,采集问卷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1.7% 。受访者中,男生占比55.08%,女生占比44.92%;大一占比32.4% ,大二占比30. 6% ,大三占比17.3%,大四及以上占比19. 7%。访谈高校教师、辅导员、学工干部22人,访谈学生155人,并对10名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一)自媒体使用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媒体使用场域多为主流APP,其中,微信占比37.3%,微博占比7.8%,抖音占比26.5%,小红书占比21.6% ,其他占比6.8%。自媒体使用时间显示:每天小于1小时占比为12.1% , 2~ 4小时占比为24.4%,4~6小时占比55.6%,超过6小时的占比7.9%;超过4小时的大学生占比约达63.5%。近半数大学生认可自媒体对交往的积极意义,并将自媒体交往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部分。认为积极与消极影响对半的占比37.9%,认为消极影响更多的占比6.5%,认为彼此独立存在的占比11. 2% (见表1) 。
  在自媒体使用时间上,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将相当多的时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