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中生物学科家校共育研究

VR实验实训指导
沉浸式体验的模式进行呈现,从而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出富有新意的互动场景。在此类场景中,学生可与家长共同参与虚拟实验操作,既有效提升了学习的体验感与趣味性,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纽带,由此创新了家校共育的实施模式。
(二)整合家校教育资源,优化生物教学效能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广博性,其内容包含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技术与工程等多个核心领域,且实验性和实践性特征突出。依托数字技术,可有效聚合家庭及学校的教育资源,构筑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增强生物教学的整体成效。从学校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资源的呈现形态多元化,教师可依托网络平台整合海量生物教学相关资源,诸如优质课件、实验视频片段、学术研究论文等,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同时,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实施在线答疑,显著延展教学的时空维度。而家庭作为不可或缺的育人场域,同样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实践资源。数字技术为家校资源互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家长能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学生在家居环境中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例如,栽种绿植、观察动物生长状况等,继而上传至平台与教师、同学实现共享。教师针对这些实践活动给予精准点评及专业指导,将家庭实践有机纳入生物教学体系,有力促进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深度融合。此外,家长来自不同行业领域,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分享其职业体验,以此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亦可进行拓展性的答疑解惑。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需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家校携手育人,为实现这一目标给予了强劲支持,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促进生命观念培养事宜上,数字技术可使学生直观体验生命的奥秘与多样。通过高清的生物纪录片、微观摄影视频,学生可看到细胞的精密结构、生物的奇妙举止,结合家庭与学校共同举办的生命观察实践活动,加强对生命本质的把握,由此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培养方面,家校借助数字工具共同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判断生物现象。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为家校一起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创造了机会,师生、家长可利用在线平台一起讨论探究课题,筹备实验方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难题,即便在家庭的环境里面,学生还能借助数字化实验设备开展简单的生物实验,再把实验结果上传至平台,与教师、同学一起沟通研讨,提升科学探究水平。而落实社会责任的培养事宜,应引导学生重视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联,通过数字媒体,家校一同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编辑伦理等焦点问题,组织线上讨论及辩论事宜,助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跟社会实际相衔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素养进步的跨越,带动学生实现全面成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