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6版
教育强国战略下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文/伍淑
  
  职业教育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逐梦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文在此背景下,从新时代职业教育在服务城市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终身学习中的核心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促进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教育强国战略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培养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功能定位实现了从以“谋业”为主,促进就业向以“人本”为主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观转变。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为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设更高质量教育体系,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1]《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布局结构要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 。因此,深入研究教育强国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该如何界定,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如何协同发展,及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及水平整体性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强国战略下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需与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度契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