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战略下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技术培训班
(一)经济功能:支撑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引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技术驱动型产业与新兴服务行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呈持续攀升态势。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职业教育必须及时调整教育布局和教学理念,为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一方面,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如职业院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缩短企业用人适应期,节约企业招工培训成本,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适配度。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精准供给能适配产业需求,填补技能人才缺口。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技术迭代等带来的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紧缺急需产业,实时进行技术更新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端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效应。同时,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托县域职教平台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要积极对接地方乡村振兴实践平台,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班、“蔬菜标准化生产”技能提升培训班等特色培训,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二)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稳定器”
一是职业教育能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构建职普通融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不同禀赋和各类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不仅满足各类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同时通过技能提升帮助提高整个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低收入家庭长远生计的有效解决路径。
二是职业教育能服务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教育是每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能为农民工、退役军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提供定制化培训和就业机会。如针对返乡劳动力,职业教育可以为其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地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共享,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是职业教育能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主动对接市场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