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8版
教育强国战略下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技能大师工作室
位技能需求和技能人才供给,有针对性地提供新时代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证书制度改革等措施拓宽成才通道,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
  (三)文化功能:传承工匠精神与职业伦理的“价值载体” ​
  一方面,职业教育能深化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技术能力和职业品质的集中[3]体现 。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孵化器,可结合职业院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弘扬精益求精的职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重塑“技能荣耀”的社会认知,营造浓厚的工匠氛围。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实现当代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通过职业院校与当地非遗传承人的深度合作,将传统技艺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开设相应专业直接培养传承人,将非遗技艺纳入课程体系,助力非遗产业化发展。
  (四)个体发展功能:搭建终身学习与人才多样发展的桥梁
  从个人层面而言,职业教育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路径,搭建起终身学习与人才多样化发展的“立交桥”,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生存发展功能,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生存发展所需的职业竞争力,满足其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流动功能,通过职业教育打破个体进入社会的起点限制,打破阶层固化,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发展。三是终身学习功能,通过“学历+职业技能”双证书的制度设计,增强个体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保障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既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敲门砖”,更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最终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和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各项功能,实现教育主体和教育模式协同发展,不仅能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助力扩大内需,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同时能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习、就业和创新的思路,依托各类协同发展平台和机制实现学习机会多元化、职业选择多样化和学习体验综合化,进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通过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精准化人才培养实现良性互动。不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构建从初级到高级、从职业学校教育到职业培训全覆盖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能改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让更多人参与到技能社会的建设中来。
  ( 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的现状
  综合来看,依据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