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战略下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主导型协同模式、市场驱动型协同模 式及混合型协同模式。
1、政府主导型协同模式
政府主导型协同模式以政府为核心驱动力量,强调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政策制定、财政投入等方式,引导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协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快速响应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保障资源公平分配及降低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必须参与“双元制”培训,中国《职业教育法》明确地方政府须将职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同时也会带来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培训流于形式、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及创新活力受限等问题,需通过制度创新来弥补。
2、市场驱动型协同模式
市场驱动型协同模式是立足市场需求,以市场机制整合校企、行业协会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的协同发展体系。其核心在于以需求导向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灵活的运行机制能及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快速响应技术变革,解决人才供需错配的问题。同时在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盘活校企社资源、提升就业保障和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机制会受企业的短期逐利行为、各主体目标分歧、资源分配不均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带来一定的市场失灵风险,需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轮驱动的协同方式得以缓解。3、混合型协同模式
混合型协同模式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成为目前破解职业教育公益性与效率性矛盾的有效路径。其核心在于多元主体共治、多个目标融合与多种资源互补。既强调政府在政策引导、资源统筹和公平保障中的作用,又发挥市场在需求响应、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兼具公益性和效率性。但在主体权责边界划分、政策与市场协同、资源均衡性分配及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不足。需通过立法保障、数字赋能和区域协作等方式,构建“政府定方向、市场强动力、社会促公平”的协同生态,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现实困境
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在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及社会文化层面还存在发展障碍,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协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1、制度性障碍:政策供给与执行脱节
政策供给与执行脱节的本质在于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不足与执行层的主体动力缺失。
制度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度层面存在障碍对职业教育会产生深远影响。制度障碍本质上是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工具的激励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不足、执行层面的操作性障碍以及监督反馈机制的缺位。
一是政策体系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职业教育政策设计涉及教育、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的联合,各个部门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不一致,多部门职能交叉,协调成本高。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需要跨部门审批,审批流程耗时较长,仅这一项就降低了企业参与的意愿。
二是法律约束与激励机制不足。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性不足。如《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但实际过程中企业参与“全凭自愿”,参与度不高。且企业对鼓励其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知晓度低或
1、政府主导型协同模式
政府主导型协同模式以政府为核心驱动力量,强调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政策制定、财政投入等方式,引导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协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快速响应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保障资源公平分配及降低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必须参与“双元制”培训,中国《职业教育法》明确地方政府须将职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同时也会带来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培训流于形式、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及创新活力受限等问题,需通过制度创新来弥补。
2、市场驱动型协同模式
市场驱动型协同模式是立足市场需求,以市场机制整合校企、行业协会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的协同发展体系。其核心在于以需求导向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灵活的运行机制能及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快速响应技术变革,解决人才供需错配的问题。同时在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盘活校企社资源、提升就业保障和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机制会受企业的短期逐利行为、各主体目标分歧、资源分配不均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带来一定的市场失灵风险,需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轮驱动的协同方式得以缓解。3、混合型协同模式
混合型协同模式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成为目前破解职业教育公益性与效率性矛盾的有效路径。其核心在于多元主体共治、多个目标融合与多种资源互补。既强调政府在政策引导、资源统筹和公平保障中的作用,又发挥市场在需求响应、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兼具公益性和效率性。但在主体权责边界划分、政策与市场协同、资源均衡性分配及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不足。需通过立法保障、数字赋能和区域协作等方式,构建“政府定方向、市场强动力、社会促公平”的协同生态,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现实困境
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在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及社会文化层面还存在发展障碍,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协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1、制度性障碍:政策供给与执行脱节
政策供给与执行脱节的本质在于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不足与执行层的主体动力缺失。
制度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度层面存在障碍对职业教育会产生深远影响。制度障碍本质上是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工具的激励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不足、执行层面的操作性障碍以及监督反馈机制的缺位。
一是政策体系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职业教育政策设计涉及教育、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的联合,各个部门政策目标与执行标准不一致,多部门职能交叉,协调成本高。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需要跨部门审批,审批流程耗时较长,仅这一项就降低了企业参与的意愿。
二是法律约束与激励机制不足。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性不足。如《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但实际过程中企业参与“全凭自愿”,参与度不高。且企业对鼓励其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知晓度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