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3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拓展多元主体“合作面”,构建更大范围的产教命运共同体[10],形成统一的理念和行动共识。一方面,革新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形塑产教融合文化气息。产教融合发展生态在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围绕“双师型”创新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与标准更新,系统化、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例如,使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资源共享,塑造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切实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互动。另一方面,加强产教融合制度设计,营造产教融合良好氛围。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政府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的制定者,首先,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作用,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与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着力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应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加强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后,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在减少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摩擦的同时,收集反馈产教融合发展结果,切实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数字技术运用,创新产教融合数字平台建设
  面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构建产教融合数字化平台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11]口 ;既可以为提高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又可以为服务和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应聚焦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共建具有真实场景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在建设行业产业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过程中,将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与行业企业的科学技术、产品等要素相结合,打造具有真实场景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强化职业院校的科技成果创新转化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二是搭建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职业院校应将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打造数字化育人空间,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夯实数字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三是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类型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目标导向,聚焦数字化岗位,更新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使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匹配,切实推动“四链”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德鑫,逄丹丹,顾佩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策略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12):16-23+78.
  [2]段红,雷前虎,来文静.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传统危机及化解之道[J].职业技术教育,2023(4):18-23.
  [3]刘奉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实践样态及演进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138-143.
  [4]孙建欣,李成勋.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论——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剖析[J].理论导刊,2020(8):80-85.
  [5]韩飞,郭广帅.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实践堵点与创新路径[J].职教论坛,2024(3):5-14.
  [6]李思玲,周紫玲.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逻辑基点、现实堵点和实践构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6):3-10,19.
  [7]陈佑清,毛齐明.知识学习的素养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基于“以发展论知识”视域的理解[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3(6):3-14.
  [8]闫志利,王淑慧.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7):3-10.
  [9]孙建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4(5):3-8.
  [10]宋亚峰.定点·连线·拓面·筑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理路[J].职教论坛,2022(7):45-51.
  [11]何景师,徐兰,郭高萍.“四链”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12):5-13.
  作者简介
  孙建欣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